这些项目众筹成功,是上海市各级残联及社会组织搭上互联网快车,推动残疾人创业的缩影。电子商务,开辟了残疾人创业服务的一片新天地。
微信众筹
残疾人创业赶时髦
台上,身着飘逸丝绸裙衫的聋人姑娘们走着猫步;台下,观众们掏出手机扫二维码关注“care10000”微信公众号,看看自己是否有机会参与梦想众筹。你提供一个服装大片的拍摄机会,我提供一些面料学习服装设计,他再提供一个“设计助理”职位……这些热心企业中,不乏美特斯·邦威、衣恋、马克华菲等著名品牌,不久之后,人们或许就将在它们的服装海报、时装发布会上看到这些聋人姑娘们的自信笑容。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筹项目首次上线发布就获得成功,让发起成立“上海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黄页-众筹平台”的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上海万邦关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十分高兴。
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孙琦告诉记者,“服务黄页-众筹平台”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助残信息,还为全面导入社会资源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自10月份上线测试以来,已陆续收录2000余家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为9名残疾人提供了20多个众筹创业项目。正式发布后,这一平台还将承担更多服务残疾人创业的功能,发挥更大作用。
办电商节
残疾人创业有孵化
除了有好的平台和创意,残疾人创业也需要更多的靠山,这包括政策扶持、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在电子商务领域,残疾人创业获得的支持资源越来越丰富。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当天,淘宝聚划算频道出现一批松江残疾人的身影,他们是松江区残疾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首批孵化的“电商老板”们。在12月3日的松江首届残疾人电商节上,他们不仅从三家爱心企业的代表手中接过了价值14万元的创业大礼包,还获悉了明年松江区将开设残疾人电商学院辅导更多人的好消息。
今年,松江区残联推出一系列残疾人电子商务帮扶政策,打造产品基地与电商实训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建立孵化基地,依托天猫网推广,由专业化电商团队带领运作。基地吸纳10名残疾人从事美工、摄影、客服、文案等电商就业岗位,还辐射全区16个镇、街道(开发区),为1000名残疾人开展电商知识培训、200名残疾人进行网店创业指导,为他们提供货源支持、品牌包装、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发货代办等一站式服务,有的残疾人不仅开出淘宝店,还成立了电商公司,准备大干一场。
实体微店
残疾人创业有“阳光”
昨天,记者在嘉定区北大街上的上海市首家残疾人社区型电商实体店“阳光屋”看到,店面不大,商品不少,由专业社工指导经营的进口食品、服饰、化妆品等商品琳琅满目,4位残障姑娘拿起商品向顾客们热情介绍。每件商品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顾客只要“扫一扫”就能完成购买。在一台略高于成人身高的触摸屏上,3D试衣等新体验更让顾客觉得新鲜有趣。
“阳光屋”是嘉定区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基地“梦想工坊”的一部分,“梦想工坊”则是嘉定区作为上海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试点区开展的一项尝试。为鼓励残疾人“触网”创业,嘉定区建立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基地,对网络创业的残疾人士给予一次性启动资金2000元补贴,两年内每年给予5000元运行补贴。
目前,嘉定区已注册淘宝店的20名残疾人中,17人运营店铺步入正轨,其中最高月收入可达1万元。上周末,嘉定区残联还举办了供应商洽谈会,整合区域内优质电商资源,扩大和优化网店产品品种,提高残疾人网店销售额。未来,嘉定区与京东商城合作打造的“阳光工坊”品牌线上交易平台将逐步吸纳全区“阳光家园”学员的手工艺品,开设众筹公益项目,并启动第二期网络就业培训基地培训班,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