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怎么看着看着就没了?中国互联网是不是被政府“牢牢管住了”?中国互联网是不是“局域网”……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不仅介绍大会情况及筹备进展,而且直面一系列热点问题。
查删网帖标准有三
有记者提出,外媒报道说“中国政府已经牢牢地管住了互联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在上网的过程中有一些体验,比如有一些微信、文章、帖文,看着看着就没有了,被删掉了。
对此,鲁炜认为,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说完全管住了互联网。但是他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确实加大了网上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这是事实。特别是集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努力让网络空间逐步清朗起来,我们对网络乱象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鲁炜看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是一样的,既要自由也要秩序。他以国务院新闻办门口的朝阳门外大街为例说,大街上熙熙攘攘,所有的车和所有的人都想自由地行驶、自由地走路,这恰恰是要强调秩序的理由。所以哪里要自由,哪里就要有秩序。自由是我们的目的,秩序是我们的手段;越是要自由,就越是要秩序,没有秩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具体到“网帖被删”,鲁炜说,“我也遇到过”。他解释说,有的是网民举报的,也有政府部门要求查删的。
鲁炜介绍,我们有一个互联网举报中心,每天接受网民举报,多则几十万、上百万,我们把群众的举报都交给各个网站去处理。网站和网民、网站和客户都签署了协议,根据协议应该删除违反中国法律、伤害未成年人成长的有关有害信息。
他还介绍了政府管理部门查删网帖的3条标准:不能违反中国法律法规,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特别是不能危害未成年人的成长。
我有权利选择朋友
发布会上,一位美国媒体记者问: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日趋严格,会不会造成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局域网”的感觉?是不是和中国日趋自信开放的国际形象相悖?
鲁炜对此回应,中国有400万家网站,有将近7亿的网民,有12亿手机用户,有6亿的微信和微博用户,每天产生的信息是300亿条。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都不可能对这300亿条的信息进行审查。
鲁炜认为,“内容审查”这四个字是用词不当,但是没有“内容审查”不等于没有管理,对于网络的管理,中国政府恰恰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来的,而且学得还不够。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对互联网内容是没有管理的,你不能说管理了,就不自由了。如果真的有“内容审查”的话,网民的增长速度,“低头一族”对网络的依赖怎么还会有增无减?但是不审查不等于没有底线,违反了底线、触犯了法律,一样会被追究。
对于中国网络是不是“局域网”,鲁炜重申了去年的表达:我没有办法改变你,但是我有权利选择朋友。鲁炜说,我们不欢迎那些挣了中国钱、占了中国市场,还诬蔑中国的人。就像每一个家庭,都不欢迎不友好的人来做客一样。
对于所谓的“封锁”“翻墙”,是不是体现中国政府对言论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鲁炜强调,中国越来越多依照法律来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也依照法律来对外开放。中国的开放大门是永远不会关闭的,我们对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是开放的,只要你不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伤害中国的消费者利益,我们都欢迎到中国发展。
他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有的西方互联网企业50%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可见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是公平的,全世界互联网企业对中国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