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在中国,大概早被挤瘫了吧?”同行的小伙伴这样感叹说。趁着休假跑来土耳其,不知是不是因为正跟俄罗斯叫板,游客稀稀落落。甚至在番红花城,这个1994年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了“牌子”的文化遗产,这个土耳其保存得最完好的奥斯曼小镇,傍晚的街道也相当清冷寂静。
中国也有有“牌子”的古镇,比如丽江,但听说那里已经被霓虹缠绕,再没有往昔清丽的颜色,便不想去了。或者是,还在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手”的凤凰,今年夏天路过的时候,就着实被它灯红酒绿的模样惊坏,这还不算每天清晨七点古城就人流如织的喧嚣。犹记得,站在一处城楼下默默计数,一分钟内经过了20个带队导游,蔚为壮观。
喔,还去过曾经跟它齐名“最美小城”的长汀,虽然山城还来不及过度商业化,尚未被打扮得面目可憎,但现代化浪潮还是裹挟着客家小城一路狂奔,在修修补补的古城墙脚下,有一块黑板,上面用白色油彩刷着“长汀房产网”的招商广告。如今想来,依旧触目。
“你看,这还有这样的理发店。”顺着小伙伴的手,我看到一家很中国上世纪80年代小县城味道的美发屋,两把椅子一面镜子,有几分逼仄。其实番红花城还有打铁的汉子,做手工的姑娘,以及保存了数百年的清真寺和木头房子。这里没有的,是光怪陆离的,甚至渗出艳俗荷尔蒙气息的酒吧歌厅。而这,看起来已经几乎是中国所有知名古镇的标准配置。
好像不这样,就留不住游客。在阳朔看“印象刘三姐”的时候,我也忍不住琢磨,虽然壮丽雄浑,但这是不是一个坏的榜样,教会大家用一种看似很有特色,其实并无意趣的方式留住游客。
番红花城几乎没有夜生活,但第二天清晨,枕着古城悠扬的钟声醒来,我好想再多住一晚。哪怕只闻闻这里清冽古旧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