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圆形城市
到条形城市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由中心向外扩散的圆形结构,然而美国“生态建筑学之父”保罗·索拉里提出,未来城市应该是“瘦型、线性、动脉功能”。

  在他的设计图上,城市蜿蜒于自然地块的边际,两排功能复杂、形态各异的高层建筑并列而行。城市内部和彼此之间由轨道交通连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城市两侧则是田地、原野、山林、湖泊……

  1968年,49岁的索拉里放弃作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丰厚薪酬,在美国亚利桑纳州首府凤凰城以北100公里的戈壁地区买了块5000多亩的地。同年,麻省理工出版社发行他的新书《生态建筑学:人类影像中的城市》。此后的45年,索拉里一直在戈壁中为设计他理想的生态城市而不懈奋斗,直到2013年93岁高龄辞世。

  如今,那座戈壁中的“理想城”,被称作“人类城市实验室”的阿科桑蒂虽然只有五六幢建筑、五六十个居民和工作人员,但每年吸引上万名参观者。

  索拉里认为,未来城市规划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尽量减小占用自然空间、功能完善、可持续。他反对以汽车和公路交通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因为会占用太多土地。他认为,理想城市必须是立体的、空间紧凑的,以轨道交通来实现人流和物流运输,而不是“摊大饼”模式。

  紧凑不意味着牺牲城市应有的复杂性。每个城市形成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里有各种设施,可以满足各种生活需求。每个模块通过轨道交通连接,不同功能可以互补。

  生活在线性城市里的人们很容易从两侧走出城市,进入大自然。这样不仅易于人们舒缓精神压力,也可以实现农产品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缩小人与自然的距离、减少城乡差距。

  从1975年开始追随索拉里的日裔建筑学博士田村富昭指出,城市吸入大量自然资源,制造大量垃圾,因此必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社会资源分散,防止城市肆意扩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民生速递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大购网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热点锁定
本期导读
看国际大都市如何治理城市病
从圆形城市 到条形城市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1从圆形城市
到条形城市
2015-12-24 2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