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承认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的土耳其、沙特、卡塔尔与西方大国发起的“叙利亚之友”大会。2012年初这些国家首次在突尼斯举行大会,一度有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但由于“叙利亚之友”大会缺乏代表性,加上内部分歧不断,2013年后仅11个国家参与其中。
二是俄罗斯、阿盟等发起的国际斡旋大会,试图促成叙政府与反对派直接谈判,迄今已在莫斯科和开罗举办过会议,但也因代表性不足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联合国主导的国际会议。2012年6月,由安南筹划、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中东部分国家外长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日内瓦公报》,强调应建立由叙利亚人民主导、由各派广泛参与的“过渡管理机构”;2014年1月,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瑞士蒙特勒举行,美、俄、中、英、法、德等30多个国家的外长以及叙政府与反对派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停火、打击恐怖主义、人道主义救援、释放在押人员、落实《日内瓦公报》等具体内容,但未能具体落实。
2015年10月30日,“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第一次外长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德国、伊朗、土耳其、沙特、埃及、伊拉克等17国以及联合国和欧盟等国际组织代表通过了“行动计划”,支持以联合国为主体,实现叙停火,重启政治谈判,选举叙领导人。此次会谈的重要成果是确认叙危机须通过政治谈判加以解决,并首次邀请伊朗参加,更具代表性。
2015年11月14日,上述17国外长以及联合国、欧盟、阿盟等组织的高级代表在维也纳举行第二次叙利亚问题外长会议。此次会谈的重要成果是达成了叙政治进程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