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高调与低调
王石川
  王石川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常被一些人当作处世哲学。我们似乎不太喜欢高调的人,比如陈光标没少捐钱,但因为过于高调而备受质疑。而对于那些大家、名家,如果低调,就更容易被褒扬,比如屠呦呦。

  日前,屠呦呦乘机飞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由于登机时选择普通通道,避开在VIP厅等候的送行官员,被网友大加赞赏,纷纷认为屠呦呦获奖后,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沉醉在媒体和公众狂热的追捧中,“低调登机,就是她不计名利的最真实表现,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医药学家甘于淡泊的朴素情怀”。

  其实,即便屠呦呦高调登机又如何?从一个小细节出发,过度阐释,并无多大意思。如果屠呦呦不走普通通道,她就不淡泊名利了?如果她没有避开送行官员,就能抹杀她的科研贡献?

  高不高调,与处事风格有关,与科研成就无关。有时,也与性格有关,而与名利观无关。其实,有的科学家很高调,是媒体的聚焦对象,是大众眼中的红人,也懂得享受,比如走VIP通道、坐头等舱,但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成就。

  而屠呦呦低调,并不意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潜心科研,不怕失败,到功成名就后仍保持本色,从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再到如今获得诺奖,她一直淡定从容,无所谓高调还是低调。

  据报道,“她(屠呦呦)的低调是长期的,生活粗线条,但工作严谨,要求非常高”。屠呦呦也说:“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字里行间,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位老科学家的淡然与朴素。

  不能拿屠呦呦的标准要求所有科学家,对科学家来说高调也不是多么罪恶的事。当然,身为科学家,还是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不能过于热衷名利,不能突破“清规戒律”,不能舍本逐末,沦为经济动物,为了敛财高调地处于某些商业场合。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在致2015年新当选院士的信中,强调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同时,要拒绝商业性广告,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身为院士,如果不听提醒,就容易走入歧途;如果热衷于做商业性广告,失去底线,就是不合适的高调。

  习近平说过,“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论院士还是其他学者,善养浩然之气总不是坏事。在把握住底线并能出成果的前提下,是高调还是低调都不是最重要的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民生速递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大购网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雾霾预警需重视触发机制
了不起的平凡
想起“空调之争”
当我的机遇挡住你的饭碗
圣诞快乐图
高调与低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高调与低调 2015-12-24 2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