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浦东新区妇联手高校,开展《浦东女性心理健康和谐指数测评以及对策干预》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体的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49.73分,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63.73分,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66.82分,浦东女性总体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仅为56.69分,且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数据表明,浦东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论从整体指标,还是从个别指标看,都勉强达到中游的水平,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女性自我效能存在一定缺陷、亲子关系中存在教养焦虑等问题。该调研报告最后提出,在浦东“二次创业”、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基础之上,亟待加强女性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将调研成果落地,为提高浦东女性心理健康做些实事,2010年底,浦东新区妇联牵头探索建立专业化、全覆盖、普惠性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向浦东新区政府申报了实事项目,最终被新区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实事项目,把妇女工作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实事项目。
记者了解到,5年来,浦东新区妇联在浦东36个街镇建立了“幸福家庭·心灵驿站”,实现了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全覆盖,接待面询居民近千人次;培育了1180名社区心理疏导员、50名社区心理督导员和300名幸福使者3支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服务;开通幸福家庭心理热线,免费接待咨询者累计12000人次以上;举办240堂“幸福大讲堂”、24期“幸福公益课堂”,总计受益对象逾万人次;在浦东新区各街镇开展“幸福沙龙”逾百场,参加活动居民达数千人次,还为2000余名居民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实事项目好不好,第三方的评估是最好的“答卷”。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对浦东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两份调研报告对比显示,浦东女性总体的主观幸福感从2010年的平均56.69分提升到了2015年的61.33分;心理健康水平从63.73分上升到66.78分;社会支持平均分从49.73分上升到了52.19分;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从66.82分上升到了69.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