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凶猛至极,力量极大,一旦发威势不可当,位居食物链终端,乃百兽之王。
小时候,作为男孩的我一到动物园,便到处找老虎,我最喜欢看大老虎,崇拜老虎。威风无比的老虎,脑门上有一个大大的“王”字,傲视群雄。“老虎不发威,你当是病猫啊!”这话,是我的班主任发火教训我们这群调皮捣蛋鬼时常说的一句话,于是我们就偷偷称她为“母老虎”。有一天,我十分不幸地当着她的面说漏了嘴,称她为“母,老师”,话刚脱口,就意识到自己闯祸了,赶紧低下头,等“母老虎”发威训斥。未曾想,班主任轻声发问:“我是不是很凶啊?”班主任她知道我们私底下给她取的外号。我抬头一看,根本没有什么“虎视眈眈”,只有慈祥,像妈妈。
长大后,我穿上了军装,进入了生龙活虎的军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来到洪泽湖边的一个反坦克导弹团任五连指导员。连长向我逐一介绍连队官兵情况,讲到司务长老虎时,我一看花名册,不对啊,司务长姓名陈斯威。“哦,他被评为‘小老虎’,所以大家都叫他老虎了”。原来1986年是虎年,南京军区开展了争当“小老虎式”的好战士活动。老虎,是勇猛的象征。部队战士就应像小老虎一样,嗷嗷叫。红军战士出身的军区司令,是我军一位著名的虎将,对小老虎情有独钟。那年军区部队开展的评比先进活动十分有特色。
大概是考虑到部队还有许多女兵,或许是总政对基层评比先进有了统一的规定,总之,以后就不再评“小老虎”了。于是,我们连队一讲老虎,大家都知道是指陈司务长。部队基层有句玩笑话:当了三年司务长,拉出去枪毙不喊冤。这当然是有些人对个别连队司务长多吃多占有意见。我们连队的陈司务长,长得像个黑铁塔,十分结实,别看他是后勤兵,但军事训练照样当标兵。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战士中很有威信。徒步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他常拽着体弱的战友一起跑,背包上还扛着两支冲锋枪。那是“军队要忍耐”的年代,部队生活十分艰苦,战士们肚里油水不多,他们常说“搞好伙食,顶上半个指导员”。可我这个城市长大的指导员,哪里懂什么养猪种菜呀,搞好伙食,全靠全能的“小老虎”司务长。
2012年,我脱下了穿了33年的心爱的军装,内心十分痛苦,在后备干部队伍里排了多年,居然“被转业”了。许多人不理解,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没法子,遇到拦路“大老虎”了。老虎,本来是高大上的代表,伏羲本为虎图腾,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里,左青龙右白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老虎的“沦落”,可能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小蒋在上海滩的一次失败的反腐行动有关。自那时起,大老虎被戴上了帽子,成了贪官的象征。听历史老师讲,解放初,通过“三反五反打老虎”,特别是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两个功臣“老虎”,社会风气好了许多年。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窗户”,“苍蝇”、“蚊子”飞进来了,“老虎”也成了“胡汉三”,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如今,一提“大老虎”,人们很自然联想到武松,以及那著名的“吊睛白额大虫”。“上海首虎”,“北京首虎”,“第47只军老虎落马”,有关“大老虎”被查的新闻时常成为网络新闻头条。随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打虎拍蝇”,一大批我们曾经十分熟悉的名字,进入了“打虎榜”。
一山容不下二虎。从威风凛凛的山林大王,变成祸国殃民的象征,老虎肯定是不乐意的。或许山林中的老虎更乐意当“山下的女人”,让山上的“小和尚”惦记。那些干劲冲天“小老虎”们正在嗷嗷叫:让治标的清风来得更猛烈些吧!到了治本那一天,请为老虎“摘帽”恢复名誉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老虎”只会出现在动物园,其他地方则全部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