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生平第一次不在家过春节。那时刚去纽约5个月,还处在留学的“蜜月期”,直到父母在电话里问我,春节准备怎么庆祝,才蓦然发现,马上就要迎来第一个在海外度过的新春。
第一回可以“自作主张”地独自过年,我很兴奋,不需要听长辈们絮絮的叮咛,也不必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辗转难眠。大年夜下午正好没课,我独自一人横穿中央公园,来到大都会博物馆,看清代宫廷文物的特别展览。
适逢工作日,展厅里人不多。一尊白玉鹰熊双联瓶,使我眼前一亮。这种器型创立于明朝,故宫博物院有青玉鹰熊合卺杯,上面雕刻着一只雄鹰,展开凤尾般的翅膀,神气活现地站在熊的头上,而熊,则匍匐于地,似乎心甘情愿为鹰驱使。鹰熊,谐音“英雄”,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她虽是深闺孤女,却有侠气,最爱《菜根谭》里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还给丫鬟改名为“韦大英”。
少女时期的我,喜读爱情小说,愿天下有情人能成眷属。对于性格外向、快人快语的湘云,我多希望她能够嫁得真正的英气豪侠,用鹰熊合卺杯饮酒,永结同心,而不是像判词里写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姻缘终成黄粱梦一场。此时,我一人漂泊在外,虽英语流利、吃穿不愁,在名校读书,却也懂得生活不易。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我不能再做小女生的绮梦。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清代鹰熊双联瓶,和明朝的风格很不一样,我是第一次看到。背负着雄鹰的,不再是垂首的熊,而是翘首昂视的蹲兽,形似麒麟,还长着翅膀。我惊喜之余,也有点好奇:莫非是华尔街愁云惨雾,所以在中国新年开幕的特展,也要规避和“熊市”有关意象,而选择瑞兽,讨个好口彩?何况,博物馆将鹰熊双联瓶翻译为champion vase(冠军花瓶),虽然不精准,但吉利喜庆的味道,一丝不少。
我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那位老太太的银发上别着石榴石发夹,很是热情。她知道中国在过新年,不过,按照她的理解,中国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吉庆的东西,所以整个展览充满了“好运气”。“你看这个盒子,”她指着一个红、绿、黑三色的雕漆盒子:“上面刻了很多寓意美好的花纹,比如蝙蝠、鹿,还有仙鹤。”我凑近了端详,果然有这三样代表着“福、禄、寿”的图案。不仅如此,盒子四周还雕满祥云,托着佛教的“吉祥八宝”:法螺、莲花、法轮、宝伞、金鱼、宝瓶、盘长、白盖。
老太太还告诉我,那尊乾隆年间的白玉鹰熊双联瓶,是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这次展出的,还有一尊景泰蓝的。不过,更值得一看的,是珍贵的绘画。“画的是中国的风景,说不定还有你的家乡呢。”
真没想到,我竟然看到了绢本的《乾隆南巡图·驻跸姑苏》。以前只知道绢本十二卷散佚海外,从没想到有一个春节,能在大洋彼岸的博物馆里,看到姑苏的繁华风光:虎丘、寒山寺、胥门、万年桥,还有鳞次栉比的商铺,熙熙攘攘的行人……我曾多次和家人去苏州游玩,对美景如数家珍。我几乎趴在展柜上,仔细地打量绢画,想在在舟子的橹杆上,在官员马蹄下,辨认和亲人同游的轨迹,还想立刻和家人分享我的感受,却无奈中国此时是深夜。
看来,和家人欢度的二十个春节,已经深深地印在我脑中,哪怕有机会特立独行,还是免不了触景生情。
十日谈
在国外过春节
明日请看《韩国过年的别样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