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安徒生童话的经典母题,拼贴在都市背景下一个疑似环保的题材里。有王子,年少多金,痞气匪气未能湮没纯善本心的那种;有公主,涉世不深眼睛和胸都不大,有虎牙且漏风到口齿不清的那种;有巫婆,艳光四射、豪奢霸道、心机很重却一直气急败坏的那种。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式的戏谑人格设置,是周星驰喜剧的迷踪拳奥义所在,遑论片中作为气氛底色的漫画型群配,无一不是或明或暗地提示着观影者,《美人鱼》还是典型的周氏影片。
虽然一眼望去,《美人鱼》与星爷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如《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功夫》相比,无论是从表面上的故事框架还是内在的精神张力,都显得相对平淡,甚至多处显露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疲惫和粗粝,连恶搞的奇思妙想,也不如《鹿鼎记》、《逃学威龙》等纯游戏之作。但平心而论,如果仅仅从喜剧的技术操作层面,貌似只有星爷鼎盛时代六成功力的《美人鱼》,还是给内地影坛方兴未艾的都市轻喜剧电影们上了一课。那种“贱贱的喜感”,往往瞬间带来快乐高峰体验,回味还不脏不乱。这一派的掌门人,东邪是周星驰,西毒是金凯瑞。
但看完电影,走出影院时,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五味杂陈。《美人鱼》的童话语境中,一直闪烁夹杂着另外一种不和谐的残酷镜语,从片头看似生硬引用的自然界遭受破坏,生灵涂炭的新闻素材画面开始,“杀戮”的意象一再被重复和强调。残忍的镜头在一部童话剧里是不被允许和理解的,但周星驰却给了足够的篇幅,甚至在章鱼八哥被现场虐杀的段落里,还不止一次用了写实风格的特写。如果仅仅是为了营造喜剧效果,也显得口味过重。在我看来,所谓环保题材,可能只是心灵冰川浮在世相水面上的一个“伪装”。周星驰在《美人鱼》里所想阐述和表达的,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童真一去不复返,而所有人都无能为力的悲剧。
小美人鱼和人鱼部落藏身之处,是海岬隐秘处的一艘沉船。而在沉船上,人鱼祖母讲述了一个和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遥远传说,还有一幅文物级的人鱼与郑和幸福依偎的画像。多么遥远的回忆,多么破败的现实,而这些也都不被捕猎者宽容,也要被残酷摧毁。从这个角度再回想整部影片,会觉得那些过于残忍的桥段,是作者在沉沉地、涩涩地呐喊,是通向周星驰电影本质源流的密码。
我一直很欣赏周星驰电影的原因之一,是从他的电影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个童真未泯的孩子。于是他的喜悦很纯粹;在他的心里也一直住着一个看破红尘的老人,于是他的喜悦里总带着宿命的悲剧色彩。以悲悯的童真之心做喜剧,是周星驰的特质,也是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核心元素。所以周星驰电影从整体上来说,一直都是超现实主义的,反映在电影剧情类型上,一直跳不出癫话、笑话、童话、神话的范围。他从来不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传真者,所以认为周星驰江郎才尽或被主流招安的评论者,可能都没有搭准星爷的脉,听懂他真正想说的话。
在影片结束时,周星驰安排了一个童话般的理想结尾: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在海底看美丽新世界。这让我联想起《功夫》最后,阿星与哑女开了家童话世界似的糖果店,一个风车却突然把我们的视野从地面抽离到半空中,让你陡然发觉,也许一切都是幻想,凛然心惊。周星驰带着禅意的悲悯,以及长在人生永恒悲剧上的童真,带着标志性的奇异笑容告诉我们,也告诉自己,功夫和美人鱼,都是童话,童话其实都是骗成人们的,但我们还是宁愿一次又一次被欺骗被鼓舞被伤心,因为,这也许就是我们和世界真实的关系。
想起一首古诗,出自《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