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约翰笔下的辛亥革命
张姚俊
  张姚俊

  计约翰是何许人也?恐怕查遍人名辞典,一时也难有答案。其实,这位计先生(其真名为John·Archibald)乃来自大不列颠的传教士。计约翰1853年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的亨特雷,曾就读于阿伯丁大学。1876年,他受苏格兰圣经会委派来华传教。在计约翰的传教生涯中,最令他得意的,当属创办英文《楚报》(又译《中央邮报》)。

  1911年9月底的江城武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党人酝酿已久的起义一触即发,满清王朝也试图力挽危局,双方的博弈日趋激烈。此时的计约翰在做什么呢?从9月30日起,他用打字机,以日记的方式,记录着自己在武汉三镇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城内流传着一则消息,引起市民极大惊恐。消息说,某省总督来电告知,有一大帮革命党人正在筹划沿扬子江一带开始行动,并嘱官厅应极其严密地防卫,不得松懈,以防止他们叛乱。故总督衙门各大门的夜间护卫力量已增加三倍并提早关闭。”这是计约翰《辛亥革命日记》的开篇。顺便提一句,计约翰当时还兼任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董事。这一身份无疑让计约翰更易探知到清政府和革命军方面的第一手信息。

  10月10日晚上7时许,身在汉口的计约翰发现“武昌城内可以看到三处火光,江边传来嘈杂的枪声。”他“根据汉口的一切己知情况”,认为“江对面似乎已爆发了革命”。的确,他的判断准确无误。次日清晨,汉口租界当局和各国领事馆获悉:革命党人已拿下武昌,湖广总督瑞澂出逃;过江的电报、电话线路于是日凌晨3时被全部切断。“在此之前,总督衙门被烧毁,总督不知去向。”

  那么被革命军焚毁的湖广总督衙门又是何等模样?兵荒马乱之际,前往实地探访似乎并非明智之举,但有两个胆大的老外还是前去一探究竟。计约翰从其中一人口中获知了详情。“(总督)衙门的建筑复杂如迷宫,……有些房间被撬去了地板,有些隔墙板被掀开了,这可以表明士兵们为抓获总督已搜遍了每一个角落……”

  在计约翰的笔触下,革命军的形象是多面的,他们时而让人亲近,拿“三指手势”来说,那是革命军使用的一种信号,意为他们不伤害三种人:外国人、商人和平民百姓;时而又使人畏惧,“今晨(10月13日)一名经过武昌的本地人说,他看到革命军在抢劫商店。看来,他们中有些人已不受约束,使外国人感到在该城不甚安全。”于是乎,怀着这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计约翰一直续写着他的《辛亥革命日记》,直至12月22日武汉地区战事平息,方才收笔。1927年计约翰去世后,这部日记几经辗转,于上世纪80年代为徐汇区档案馆所收藏。

  十日谈

  档案文献遗产

  “中国第一伟人”的裸捐,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目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年轻战士临终前的话
明月二三事
永远的小时候
母亲与自行车
计约翰笔下的辛亥革命
书法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计约翰笔下的辛亥革命 2016-04-03 2 2016年04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