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财经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2016年04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办法出台
买私募基金设置24小时冷静期
连建明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连建明)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正式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私募监管办法。《办法》确立了私募募集行为标准、规划了行业募集行为路径、厘清了私募基金与各种非法集资的界限,尤其是对投资者要求很高,并设置不低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对塑造私募投资基金“买者自负、卖者尽责”的信托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办法》明确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明确了私募基金两类募集机构主体,即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其设立的私募基金,以及在中国证监会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基金销售机构受托募集私募基金;二是明确了募集机构承担合格投资者的甄别和认定责任;三是引入资金账户监督机构,明确募集机构应当与监督机构签订监督协议,对募集专用账户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不被募集机构挪用,并确保资金原路返还。

  对认购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要求很高,私募基金先要确定合格的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的个人,标准是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在募集程序上,《办法》规定,需依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首先,募集机构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的内容,但仅限于私募管理人的品牌、投资策略、管理团队等信息。值得关注的是,非特定对象转变为特定对象,必须经过调查问卷测试和评估匹配。

  其次,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后,募集机构可以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具体私募基金产品。募集机构有义务充分揭示私募基金产品的风险,既保证私募性,又提示风险性。

  最后,募集机构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才可签署基金合同。募集机构须实质审查合格投资者相关资质,要求投资者出具合格投资者的相关证明后方可签署合同,明确禁止非法拆分转让。

  同时,募集机构有强制设置不低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和探索回访确认制度的义务。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根据基金合同,投资者在冷静期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在冷静期满后,募集机构应指令本机构非募集人员履行回访程序,进一步确认投资者的身份和真实投资意愿等,只有在确认成功后方能运用投资资金。

  基金业协会提示,《办法》的正式生效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从发布到正式实施,3个月过渡期内,募集机构应当尽快完成相关行为整改和内部制度建设,切实做好特定对象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冷静期、基金合同的制定、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的开立、监督协议的签署,以及办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的配套准备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买私募基金设置24小时冷静期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参差不齐
华为在沪发布旗舰机型P9
“中美旅游年”游客将破500万人次
国投瑞盛灵活配置 混合型基金发行
广告
新民晚报财经新闻A16买私募基金设置24小时冷静期 2016-04-18 2 2016年04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