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被BBC人为放大
尼尔·斯特劳格尔校长说,在去年的这部纪录片里,中英教育的差异被人为放大。他说,参与拍摄的英国实验班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本就比一般的其他班学生强,这是BBC特意提出的要求。部分学生更喜欢中国的数学教学方式,比如题目非常难的时候,学生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在原来的课堂当中得到一定的关注,但在中国老师的关注下,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们也更愿意表达了。
中国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BBC也经常来“捣乱”,本来中国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想往英式教育方向去靠,但BBC希望他们坚持传统的中式教育方式,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更生动。五位中国老师离开博航特中学时,英国老师和学生们都流泪了,因为彼此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
中国老师离开后,学校也在试图做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科学学科进行了拆分,按中国的学科模式细化成生物、物理、化学等。“最后一点影响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把BBC给‘封杀’了。”他说。
关注成绩外的成就
“当我就任校长时,博航特在英国也就是一所普通的中学,到了2014年,博航特已成为英国排名第13位的中学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我们不会仅仅关注考试和测验的结果,虽然这个很重要,但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除了考试成绩之外的其他成就,包括体育等。”尼尔·斯特劳格尔校长说,学校提出的校训就三个关键字:享受、尊重、成就。他表示:“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快乐的孩子才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我们也很关注那些所谓的软技能,也就是孩子们其他的一些特点,包括努力、耐力、领导力、独立、自信等,这些都不是非常容易能够发展起来的技能和能力。”
更加看重人才特质
尼尔·斯特劳格尔校长也坦言,通过中英教育的交流互动,他们也渐渐看到了本土教育的不足。“比如,在英国的游戏产业中,就缺少足够有能力的人。英国人本来就不多,而且具有高技能的产业工作者更少了。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师,我们希望获得并且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国际化视野,同时又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到未来英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去。”他说,英国教育和产业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企业主看重的人才的特质,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能力,其意义远远超过学生所能拿出的一堆所谓的“证书”。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