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弘宁创办“有奖储蓄”……
杨 军
  ◆ 杨 军

  【作者简介】

  杨军 女,金融专业毕业,1981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卢湾支行工作,曾任经济师,负责信贷业务。有多篇文章刊发于银行的行业报纸。

  凝望着夏老照片上慈祥的面容,我的思绪回到了2002年。

  那年,因为我和家人都喜欢“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于是放弃了毗邻徐家汇商业中心的住所,搬入了位于浦东川杨河畔左岸丽景小区的新居。至此,我们意外地发现邻居竟是工商银行分行的老领导——夏弘宁副行长。他说他也是因为喜欢有个庭院、喜欢门前的小河而从徐家汇的上影小区搬迁到此。老人笑着说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

  关于夏老,我还是早年听我先生介绍的。夏行长解放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员。16岁就在钱庄当学徒;“文革”后期去到上海市蔬菜公司当领导,1978年重回人民银行;在金融战线工作了四十年。他领导创办的“小额贴花储蓄”、“有奖储蓄”等金融产品让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兴奋不已,记忆犹新。他又是我们财政金融学校的老校长,因此我们对这位老革命、老校长、老领导十分敬重。先生还说夏行长对我们这些“文革”后早期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培养上关爱有加,如同自家孩子。80年代中期,分行机关在外滩23号办公,那时办公室相当拥挤,行长也是四个人挤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午饭后的休息常常是行长与一般干部同处,大家或聊天,或打牌,后来是推上几杆斯诺克。夏行长喜好吃大蒜。

  说到分行的午饭,四楼的分行食堂不能不提。被外滩一带的机关干部誉为“外滩第一食堂”,当时的主管就是夏行长。我清楚地记得,我和儿子很喜欢去四楼食堂吃饭。那里的小菜、点心品种多,做得精美、可口,特别是八宝饭和大肉粽有口皆碑,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多买几个分送给父母哥嫂等亲朋好友。儿子幼儿园放暑假,也喜欢去分行暑托班,小家伙天天在食堂吃得津津有味,油光两颊。

  2003年春,我邀请师傅邵老师来我家做客,当邵老师得知夏老是邻居时,他问我道,“弘一法师你知道吗?”我说仅知道那支《送别》的歌是李叔同写的词。邵老师告诉我: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与夏老的祖父有关;夏老的祖父是夏丏尊,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与弘一法师等均为大师级人物。后来拜读了夏老赠予的《夏丏尊传》,我知道了夏丏尊老的历史,其中也包括了弘一法师出家的详情。

  夏老爱好广泛,种花养草是他的爱好之一。他家的小庭院是邻里间最富生机的。他种了代代桔,年年都会结上四五十只硕大金黄的桔子,很有富丽之感。每年他都会亲自摘了送来我家,寓意给我们带来好运。夏老的小庭院里还种了蜜梨、柿子、无花果、枣子。他精心培养的三四十盆盆景摆放得错落有致,其中有青松、榕树、白蜡树桩、五针松,修剪得整整齐齐。后院里还种了蔬菜、向日葵……

  我们也请人在后院种了些海棠和女贞。夏老兴致勃勃地来看我们的“杰作”,他问我们花了多少钱,我告诉他实际情况后,他笑着说就这几株要费那么多的钱,你们“被人斩了”,不过就算交学费吧!后来由他指点,我们去浦东花木的苗圃买了石榴、李树、银杏、香樟、葡萄等种在庭院里。夏老说:“银杏是公孙树,成荫可要生长好多年呢。”

  夏老身体硬朗,又喜欢锻炼。前几年,每天我上下班都会在小区里看见他在散步,或是在花园里侍弄花草,有时他还会在川杨河边垂钓。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见我傍晚拎着菜回家,就关心地说:“你白天上班,下班后是采购员,又是炊事员。辛苦了!”听着他的问候,如同回家的女儿得到了长辈的慰问,煞是温暖。

  尤其让我钦佩的是,离休了,他依然热衷于社会公益工作。在积极参与老年人关爱活动,尽力资助希望工程的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夏丏尊传》《夏丏尊纪念文集》《夏丏尊纪念文集续》等数本书籍,为我等后人了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提供了难得和权威的资料。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6月的一天,我乘车路过南外滩的新开河,一幅有300多米长的全市各行各业代表“手牵手,迎奥运”宣传照映入眼帘。瞬时,我发现夏老和老伴的高兴姿态也赫然其中。我回到小区就把自己的所见告诉夏老,老人家兴奋地说已经和老伴去看过了那照片,并做了翻拍。他说那是2008年2月的一天,他和老伴姐妹俩从厦门回到上海虹桥机场时,奥运宣传工作人员给他们拍的照。夏老说:“当了一回北京奥运会宣传的老年参与者,我们感觉很欣慰。”

  也就是下半年,小区里少了夏老散步的身影、朗朗的问候声。我想该是他和老伴又去旅游了吧。直到年底,当我去他家送上迎春的漳州水仙时,看到了脸颊消瘦,精神憔悴的夏老,才惊悉他因患淋巴癌住院治疗了一段日子。虽身缠病魔,但他依然认真地向我们介绍他的病情与医疗情况,并说“开刀并化疗,取得较好疗效。”我们深深感觉到了老人家异常坚强的毅力,我们全家都祝愿他早日康复。

  2009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在院子里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夏老的声音。我们喜出望外,马上登门拜访,送上红玫瑰和百合花,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夕阳更红,健康长寿到百岁。老人家很是高兴,拿出他的新作《平屋孕游子》送给我们,并亲笔写上了“佳星 杨军伉俪惠存”,落款处不仅签上了大名,还盖上了他的朱红款印。

  夏老虽已离世,但他不凡的一生所倾注给国家与社会、事业与家庭的形象依然鲜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7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赵长天父子与海关之缘
夏弘宁创办“有奖储蓄”……
新民晚报记忆/星期天夜光杯B06夏弘宁创办“有奖储蓄”…… 2016-04-24 2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