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走还是留
苏锡育 童孟侯
插图 杨宏富
  苏锡育 口述

  童孟侯 撰写

  从台后再次到台前

  退休后,我跟着老伴到上海,在旅顺路借了一套老公房住下。早上,我到外面溜达,看见不少老年人在外滩打太极拳,我就悄悄跟在后面学着打。大家都不知道我的来龙去脉,只是觉得我这个阿姨普通话倒是蛮“糯”,蛮标准。其实,我是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现代汉语的教授,同时又是口语教研室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我的普通话说得好,那是“应该”的。

  一天,拳友老董问我:我们都是提篮桥街道的,你愿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老董说:我们社区有蓝梦剧社,有个朗诵班,还有歌咏队,蛮有意思的。

  我跟着老董到社区活动了几次,立刻察觉到上海的阿姨爷叔说的普通话问题不小,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z c s和zhi chi shi混淆,四声的声调时常搞不清……于是,我给大家辅导了一次,通过朗诵郭小川的《甘蔗林 青纱帐》,我摸清了老年朋友们普通话水平的底。大家也摸清了我苏阿姨的底:是中文系教授。

  就这样,我的第一战役在不知不觉中打响了,我先是给大家校正普通话,接着备课编教材,再接着复印教材,再接着给大家上课,从下午一点半,上课上到四点半。我看出来了,老年朋友听得津津有味。

  给这个班起个名字吧,就叫书韵国学班。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拉开了序幕,社区文化中心芦主任说:我们社区要出25台节目,苏老师,您负责搞一台吧?

  既然要搞一台节目,我不得不从台后走到了台前,开始紧张地筹备和培训:同学们,我们就把平时上课的内容进行强化和精简,搬到舞台上去……

  要把一台展演搞好

  手机突然响了,是老伴打来的,他原来是安徽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退休后和我一起来到上海,两个月前,安徽亳州一所民营的学校硬把他请去当了校长。

  老伴直奔主题,说:锡育啊,现在儿子在南京,我在亳州,而你又在上海,我们一家人分三个地方。社会上夫妻分居是常有的事,可是退休了为什么反而分居了呢?你回来吧,不要挤在北外滩航运一条街啦!

  我回答:我现在回不去,我要把一台展演搞好。

  老伴劝说:上海开销大,旅顺路租的老公房一个月要2500元。我们在安徽的家很宽敞,回来住吧!

  我说:旅顺路不是离你爹妈家近吗?老公房不是你选择你租下的吗?我现在回不去,人家有困难总要帮的。

  老伴说:世界上有困难的地方多了,你都去帮?

  我说:能帮就要帮。解放初,我们阜阳遭受特大水灾,什么都淹了,100多个断了生计的乡亲逃到南京,找到在南京农学院工作的我爸爸。大家是老乡嘛,二话不说,爸爸想方设法把乡亲们都安排到实习牧场干活,有房子住,有口饭吃,总算渡过了难关。后来,乡亲们把爸爸的事迹编成了歌,挂在嘴上唱……

  老伴打断道:好了好了,你不知说过多少遍了。我问你,社区文化中心给你多少补贴?

  补贴?没有,没有补贴。学生也不交学费。

  老伴说:还有这样的事?要备课,要上课,还要编节目,还要排练,起码要给点补贴吧?好了好了,过几天我到上海来接你,回安徽!

  我回答:接我也不走,等这台展演结束后再说。

  一台像模像样的展演在提篮桥社区演出,名字叫《夕阳无限好 黄昏花更香》——

  没学过汉语拼音的方大爷上台了,他表演了一段绕口令,口齿清楚,滚瓜烂熟: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鰨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褚阿姨朗诵的是杜甫的《兵车行》,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陈敏阿姨给大家讲了一个寓言:很早很早以前,猫并不吃老鼠。有一只猫和一只老鼠住到了一起……

  演出者的普通话是那样的标准,节目是那样精彩,台下掌声雷动!

  展演成功了,我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压根儿想不起回安徽老家的事。文艺中心芦主任跟歌咏队的大妈们说:你们先到苏老师那里培训去,先把普通话给我练练好!

  破教室里“走进李白”

  2014年的秋天,有消息说明年还要继续开展上海市民文化节。提篮桥街道“粮草先行”,马上和我商量:苏教授,您能不能再搞一台展演?

  我默默思忖:真要搞的话,要比今年的展演上一个档次,并且要有创意,要搞别人没有的。有四个字突然跳进了我的脑海:《走进李白》。

  老伴是深夜到达上海旅顺路的,他发现家里的台灯还亮着,开门进来,我竟然一点没发觉,正奋笔疾书呢:走进中国的诗坛,人们会不约而同地仰望一座珠穆朗玛峰般的高峰,那就是唐诗!站在峰巅之上的,正是一代诗仙李白!他,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志向高远;他,是一匹独立行空的天马,狂放不羁。他,才华横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如此这般,我其实从2014年秋天就开始,已经忙了两三个季度,备课教材写了整整70页,我从早到晚坐在电脑旁,写着,打着,改着。中午不烧饭,一只馒头一杯白开水就过去了;晚餐,两菜一汤而已。有时候趴在电脑桌上睡着了,睁开眼睛时,东方既白。

  老伴放下包说:锡育,你还没睡?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啊?

  我吓了一跳,见到他答非所问:啊呀,你来得正好,明天帮我去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上课要用。

  社区没有给你配备?你要自己买?

  叫你买就去买嘛,反正我要带到课堂上去的。

  第二天早上,老伴赶到电脑城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下午,便跟着我来到社区学校,他想看看这一年多来他的妻子在忙些什么。

  一进教室,他就发现不对头,这哪里是教室?灰暗、陈旧,以前可能是一间小会议室,有一面墙的墙面开裂了!

  他很生气:你怎么能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呢?墙面都已经裂开了,就像地震后的危房,对你不安全,对学生也不安全,不能这么做!

  我回答:暂时没有其它地方上课,先在这里上着,社区正给我们找好一点的教室。

  上课的时间到了,老伴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悄悄坐下,他用眼睛扫了一下,一共来了4个学生,三个阿姨,一个爷叔。其实我也点过数了,只有4个。

  事后,老伴责问我:你的社区学校就这么几个学生啊?

  我回答:今天来上课的人确实少了,平时有十多个学生,有时候20几个。

  老伴又问:这么几个学生,怎么上课啊?

  我回答:我们社区学校不设门槛,想来就来,想不来就退学。我的这些老年学生特别不容易,有的老父亲瘫痪在床,来不了了;有的女儿生孩子了,要过去帮着坐月子;有的自己身体不好,到医院去了……但是他们的求知欲非常强,他们过去的学习机会让“文革”耽误了。

  老伴摇头叹息:受众面太小了,是不是曲高和寡呢?

  我在课堂上站起身,声音脆亮地说:同学们好,上次我们已经讲了,李白不但诗写得好,人也很伟大,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才能真正读懂李白。今天要讲的是第二单元:“渴盼明主,奉召入京”。李白的整个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二单元主要讲他的第二阶段。李白第一次到长安之后,怀才不遇,不免有点失望、愤懑。但是他那种渴望遇到明主贤君,以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情愫,在今天我要讲解的《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和《南陵别儿童入京》四首诗里得到了尽情的宣泄……

  老伴坐在后面,翻看着我编写的《走进李白》:有详细的单元提示、有李白的原诗、有原诗的汉语拼音、有四声标注、有诗歌的注释、有译文、有作者介绍……他觉得教材编写得很精心:不要说老年学生,我这个校长看了都得益匪浅!  

  还有第三战役

  在旅顺路住了一个星期,老伴准备回安徽去。恰好,阜阳师范学院教务处打来了手机,是找我的:苏教授,学院决定返聘您,请您回校开讲现代汉语,我们给的费用是一个月三千元。

  老伴笑了:看见吧?英雄所见略同,这是个好机会,跟我回安徽吧?学院的学生多,上课要点名,要布置作业,还要考试……学生哪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我沉吟片刻,说:你还是先回安徽吧,我再想想。

  第二天,文化中心芦主任又打电话来:上海市民文化节要开展社区教育授课比赛,您代表我们提篮桥街道参加虹口区和上海市的比赛。

  《走进李白》是我的创意;授课,是我的老本行;学生,是我最得意的。

  最后,我的《走进李白》授课得到了市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说:赶快把苏老师授课的材料送到评委会,立刻付印,发给各区做典型教材!

  老年学生赠送给我一个书法条幅,上写: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结果那个条幅,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天下午,我要到文化中心去,出门前,我给房东打了手机:我不准备续租了,我可能要回安徽去。

  到了文化中心,芦主任一见面就问:苏老师,你还有第三战役吧?

  我心头一震:是啊,一般战役都有三大战役,我只完成了两个战役,好像应该有第三战役……看来我又回不了安徽了,看来我要谢绝阜阳师范学院的返聘邀请了。也许我苏锡育的名字里有个“育”字,培育人教育人是老天爷给我的天责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7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是走还是留
老伴“习惯了”
广告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0是走还是留 2016-04-24 2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