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明
新闻背景
“十二五”期间,上海安排援疆资金92.3亿元,其中产业部分23亿元,实施项目208个,助推了对口莎车、巴楚、叶城、泽普四县经济发展:建成育苗中心3座,援建和改建蔬菜大棚2400座,滴灌项目超过8万亩;共建成工业园区44.9平方公里,援建和补贴厂房60万平方米,园区签约项目277个,投资总额280.7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改造一批乡镇农贸市场,成功创建金湖杨5A景区和红海湾4A景区;推进6家企业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家企业新三板上市等。
四月的喀什,麦苗悄然抽穗,巴旦木结出了青涩的果子,叶尔羌河的水越来越急了。广阔的南疆大地温暖而安宁。
再过几天,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就要满6年了。在数以千计援疆干部、医生、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喀什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如今的喀什地区社会和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和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组织上海媒体考察上海产业援疆最新进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产业援疆已是南疆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目前上海对喀什地区的产业布局和资金技术支持已经全面开花结果,受到喀什地区干部群众的热切欢迎。
莎车
车衣女工们的幸福生活
莎车县位于喀什市东南部,是喀什地区人口最多的县,接近100万,而其中绝大部分为维吾尔族。2014年发生的“7·28”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使莎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而这个地方正是上海对口援助的喀什四县之一。
车从艾力西湖镇出口下去后,走上巴楚-莎车公路。司机说,这条路就是当年“7·28”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如今这条路两旁一派祥和,维吾尔族群众或劳作或休闲,伤痛已然慢慢淡去。
在莎车县我们走进莎车县技工学校就业实训基地。这是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和莎车县联合建设的一个集职业培训和制衣厂为一体的培训就业机构。这里主要培训无业已婚青年妇女,使她们获得一技之长,并有稳定的工作,从而带动家庭脱贫。目前共有学员和职工235人。
在操场上,新招来的学员在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学员们和着节奏跳维吾尔语的“小苹果”,场面热烈。工作人员说,这些学员年龄基本在18岁-35岁,绝大多数都已经结婚了。
车间里是已经上岗就业的制衣工在工作。基本上莎车县所有的保安队制服、学生校服,各个季节、各个款式都是在这里制作的。
女工图尔荪·阿依是工厂唯一的样衣制作工,加上各种补贴,月收入超过4000元。图尔荪对这份工作满意极了,这里不仅管上班交通、管饭,还有托儿所可寄放她3岁的女儿。所以她特别珍惜眼下的工作。
培训中心提供了职业培训和就业的机会,而同样由上海援建的莎车县育苗中心,是莎车全县农民的财富之源。由上海孙桥农业提供全套技术支持的10座日光温室,培育着黄瓜、蕃茄、黑枸杞、万寿菊等优质秧苗。日光温室还雇用了不少当地农民,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拔苗,脸上洋溢着欢笑的笑容。技术员图尔荪·古力说,这个育苗中心雇了20个女工、7个男工,大家在这里工作都很安心。
泽普
同济毕业生筑梦创业园
相比莎车,泽普县的面积要小很多。泽普曾经是一个石油基地,所以汉族人口约占两成左右。泽普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创业氛围较浓。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在这里投资援建了一个民生创业孵化园,实行非常优惠的入驻政策: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免50%,第三年免30%。目前民生创业园的入驻率已经非常高,其中相当成规模的是“姑丽绣”制衣厂。姑丽绣原来是一家小作坊,专门制作维吾尔民族服饰。如今在上海援疆资金的帮助下,工厂扩大规模,添置了两台高级绣花机,工厂现有职工42人,还有约200名订单农民,带动了大量农户增加收入。才18岁的女工阿依·古力说,她身体不是很好,读到高二就辍学了,现在在这里做工她感到很满意,家里也很支持。阿依上班只要走过来,中午厂里管饭,一个月收入1500-2000元。
民生创业园的“明星”创业者是两位上海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努尔·艾力阿匹孜和西尔扎提·海米提。他们两个合伙开办了一个食用油批发门市部,开张第一年就赢利30万元。努尔说,他们的优势是有文化,懂得营销策略。两人小伙子把同济大学几个字、校徵和他们的企业标识一起做成大大的海报贴在店里,显示他们是“高大上”的批发商。目前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汉族人,但他们下一步要把商品卖到村子里去,让更多的维吾尔族百姓吃上健康优质的食用油。
闽龙食品厂在泽普建造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加工基地,虽然现在是枣类食品的加工淡季,但仍有一条生产线在运行,十多名维吾尔族妇女在分拣红枣。为保证原材料来源,闽龙还建设了2000亩枣园基地。目前工厂职工60多人,枣园基地140多人,收购农产品间接增加的农民收入也相当可观。
巴楚
“库尔班大叔”开起网店
巴楚县也是一个维吾尔族人口比例极高的农业县,2013年4月23日发生的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一度使巴楚蒙上暴恐的阴影。三年过去,巴楚治安形势大有好转。
从泽普到巴楚的高速公路上,正巧遇上沙尘暴,极端时刻能见度几乎为零。上海援疆干部,巴楚县委常委、副县长周玉鸿说,巴楚县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刮沙尘暴是家常便饭,往往蓝天白云才出现一天,第二天又黄沙满天了。
作为上海的一个援疆项目,巴楚红海湾景区已经成功申报4A级景区,目前正朝5A景区迈进。我们到达景区时,景区工作人员为我们表演了一出唐僧师徒入尉头城仪式。唐僧师徒4人、骑骆驼的波斯王子,维吾尔族大妈、少女、乡村乐手、武士、国王等等,所有人物都由当地村民扮演。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凭着维吾尔族群众天生的歌舞和表演天赋,把一幕“大漠黄沙入城式”演得比“大话西游”还精彩。
演一个维吾尔族少女的古再丽努尔·麦麦提说,她非常喜爱这个工作,以前她没有工作,就是在家里待着,现在一个月有2500元收入,工作本身她也很喜欢,所以她满意极了。演“波斯王子”的艾克·排尔说,他以前也是无业,现在有这份工作,还是演帅气的“王子”,他太开心了。
每一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演出中,周玉鸿说,他从中感受到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强大感召力。
巴楚的维吾尔族人很愿意走在潮流的前列。很多内地农村都难以想象的“电商”,维吾尔族村民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学习、实践起来了。当然,这也是上海援疆干部们带给他们的致富法宝。
目前巴楚建立了巴楚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计划在每一个村设立一个服务站,设置一名“库尔班大叔”店主,并联合了多家物流企业,计划在农村田头就把农民的初级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上海援疆干部请来了专业导师,为首批数十位维吾尔族大叔小伙上电商培训课。
培训班学员维吾尔族小伙麦麦提·艾力说,他对“店小二”的职业前景充满希望,目前他已经注册一个“微店”——兄弟特产。等学到了真本事,就打算放手大干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