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蓝皮书的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介绍,传媒类产品主要包括视听(电影、CD、DVD、TAPES等)、新媒体(数字录制、视频游戏)、出版物(图书、报纸等)和音乐(乐器、音乐印刷品);传媒类服务包括广告、市场调研与民意测验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版税和许可费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
报|告|解|读
新媒体产品强 视听产品弱
2003至2012年期间,中国新媒体产品、中国音乐类传媒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新媒体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较高,占据近1/3的国际市场。出版类传媒产品10年间国际市场份额增长近3倍,但结合进出口数据综合评价,其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中国视听传媒产品国际竞争力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电影胶片还是CD、DVD产品,10年间均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03年贸易赤字为4.45亿美元,2012年贸易赤字增长为24.5亿美元,10年间贸易逆差扩大了4.5倍。
硬性服务强 软性服务弱
通过定量与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传媒服务国际竞争力总体呈现“软弱”与“硬强”冰火两重天局面,即涉及版税和许可服务、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广告市场调研和民意测验等软性方面非常弱,而偏重计算机等“硬性”服务方面则具有较强竞争力。
中国核心传媒服务的版税和许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竞争优势不强(2003年贸易逆差为3609万美元,而到了2012年逆差额增长为4.3亿美元)。广告、市场调研和民意测验服务虽然未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但优势较为微弱。我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在10年间提升速度非常快,国际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51%上升为2012年的6.33%,贸易顺差额从2003年的6637万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06.1亿美元。
长期保持巨大贸易顺差
中国传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已超越英美。从2006年开始中国传媒产品出口规模超越英国,2007年开始超越美国。2006年中国传媒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英国同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2007年超越了美国。英美传媒产品从2003年到2012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而中国传媒则一直保持为巨大贸易顺差。中国传媒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也远远超越日韩,并且优势仍在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出口规模为日本的4倍,韩国的10倍。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国际份额为16.34%,日本同期为4.03%,韩国1.57%。日韩传媒产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而中国传媒则一直保持为巨大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