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头镇,丰收的可不仅仅是猕猴桃。这个昔日附近有名的穷村已经“女大十八变”,地能供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些“高大上”的名词都成了描述牌楼村时常用的关键词。在五一小长假里,几千名市民来到这个把低碳作为金字招牌的村庄里,在科普教育基地里观赏鱼菜共生、气雾栽培和循环农业,长了见识。
牌楼村与闵行区浦江镇接壤,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曾十分落后,全村只有一条水泥道路,其余都是泥土路。新农村建设与世博会举办带来了契机,2008年,这里被选为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演绎基地,从那时开始,沥青路面开始铺上了全村的主次干道,太阳能路灯、景观绿化带、河道亲水平台、休憩竹亭等村民们第一次在自家门前看到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去年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后,牌楼村重点打造乔家宅村落,不搞大拆大建,保护村宅的原始自然风貌,一座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污水动力处理装置,每天将村民生产生活等产生的污水经过动力收集、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家”变漂亮了,“周末党员工作室”“青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批志愿公益服务品牌则让社区变得更加积极、和谐。如今,牌楼人常邀市区的亲戚朋友来走走,到鹤丰庄园、沈湖农庄、奇石盆景园等三个高品质农家乐里看看“伲乡下人自己的曲院风荷”。
5月的午后,走进沈湖农庄,没有一间屋子安装空调,却凉爽宜人。原来,这里安装了地源热泵系统,无论寒暑,室内温度都能保持在25℃左右。
牌楼村的变化有目共睹,这几年,陆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上海市十大我最喜爱的乡村”等荣誉,还成为上海桃花节和浦东新区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的主会场。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