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级诊疗让患者少花钱少排队
左妍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是新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第35届新民健康大讲堂活动现场,普陀区中心医院院长彭文、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院长余波就“做强区县医院,推进分级诊疗”话题进行了探讨。

  错位发展优势明显

  在上海,区县医院以较高的医疗水平和专科特色,每年的门诊量占本市全部的30%。

  地处上海西北角的普陀区中心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年前,医院依托大学成立了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打通中西医路径。2014年,该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内科专科培训基地。做强了中医特色,丰富了治疗手段,普陀区中心医院这两年的手术人次、出院人次逐步提升。中医药“简、便、廉、验”,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病人只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有特色的医疗服务。院长彭文介绍,2015年冬病夏治就诊人数比往年增加77%,膏方同比增加47%。

  提高全科医生能力

  “分级诊疗要求各家医院的定位准确,按照疾病来分级,即三甲大医院主攻复杂的专科疾病,区县医院定位为基本的专科疾病,社区则是全科医生来把关社区居民的健康,完成首诊工作。”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表示,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希望病人能享受全程高效的医疗服务,在上海提出的分级诊疗“1+1+1”模式中,中间那个“1”的作用承上启下,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关键。

  余波介绍,浦东医院和整个浦东南部11家社区签约,成立以浦东医院为核心的协同发展网,医院定期对这11家单位进行指导,同时和各大三甲医院以及医联体合作,顺利打通了上下转诊的两级通道。此外,为了让居民养成首诊在社区的习惯,医院还派遣专家下社区,对居民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进行手把手培训。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在现场互动环节,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徐文东表示,依托和华山医院的合作,过去患者在华山挤破头仍一号难求,在静安区中心医院,不花多少力气就能与专家见面。同仁医院影像介入科主任茅爱武指出,区县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三级医院医生忙、病人多,每个病人的平均就诊时间或许只有几分钟;区县医院则有更多时间可以和患者深度交流,同时借助分流三甲医院病人的机会,丰富病例,提升水平。

  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范金成认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格局,最终是为了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做到让老百姓少花钱、少排队、少折腾。患者看病,最关心的是能否找到好医生。因此,要不断通过培养培训派驻等多种形式,打造一支群众信得过、技术过得硬的全科医生队伍。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分级诊疗让患者少花钱少排队
共青“寻人启事”唤来澳大利亚伙伴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分级诊疗让患者少花钱少排队 2016-05-06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