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寻找植树人消息让当年小伙伴们激动万分~~~
本报寻找植树人消息让当年小伙伴们激动万分~~~
本报寻找植树人消息让当年小伙伴们激动万分~~~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寻找植树人消息让当年小伙伴们激动万分
共青“寻人启事”唤来澳大利亚伙伴
金旻矣
  前昨两天,本报刊登了寻找共青植树人的消息(详见5月4日、5日头版)。谁料,这则“寻人启事”插上了翅膀,飞到了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华人圈。昨天,轻工业局、纺织局、副食品公司、果品公司等的“小伙伴”也应声赶来,“植树人群”的大家庭里欢声笑语,仿佛回到当年。

  朋友圈转发寻人消息

  昨天,“共青植树人”群迎来一位远方伙伴——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他曾是机电一局团委副书记,后前往澳大利亚发展,如今已是中国侨联海外委员、新南威尔士州部长顾问委员会委员。“昨天这篇文章都转到澳大利亚了!”杨先生提起当年记忆犹新:“当时局团委管辖的机电系统团员青年,共11.5万人,因此这次‘植树育人’活动的口号是‘植十万树木,育十万青年’。”

  植树人跨越年龄界限

  除了机电系统外,“植树人”大家庭中,原轻工业局、纺织局、副食品公司、果品公司等其他系统和单位的“小伙伴”也纷纷赶来!

  网友“谢谢侬”是原轻工业局团委成员,他说:“快十年没去森林公园,很想看看他的新貌。”网友“红太阳”则是纺织局团委组织去植树的:“现在我每年同家人一起去公园看看自己植树的地方,树木已成林。”原静安区副食品公司团委书记肖俊则说:“再过一次团生活很有必要,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纪念活动必将在有生之年留下难忘一刻。”朱秋峰则说,二军大78、79、80级的学生,也曾去劳动植树。

  此外,当年曾有几批《小主人报》的“红领巾”们也参与了植树,并在纪念碑上留下姓名。读者沙一年则表示,自己的母亲也曾在上世纪去义务劳动过,挖过河泥,母亲现已84岁高龄了。

  今后每月将“青春聚首”

  遥远的青春记忆被唤醒,很多“小伙伴”心潮澎湃,有的在群里晒出了当年的老照片。发起人刘海兰告诉记者,已收到不少朋友来电,大家非常开心,好像回到从前,“新民晚报的影响力太大了”。

  “严捷”说:“看到报道后一直处于激动中,虽然彼此陌生,但30年前共同洒下的汗水让我们心手相连。”“红太阳”则说:“是否请公园做一个30年植树纪念碑,以后我们去纪念一下,更好地传承精神。”

  对于网友提议,园方表示,今后每月将组织一次“青春聚首”游园活动。园内还将专门开辟一块地方,邀请部分当年参与过植树的前辈,带着后代或当时的伙伴,回来一起种下友谊长久之树。网友们所述的青春故事,也将被编成剧本,登上今年庆祝汇演的舞台。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分级诊疗让患者少花钱少排队
共青“寻人启事”唤来澳大利亚伙伴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共青“寻人启事”唤来澳大利亚伙伴 2016-05-06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