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杨绍榈生于贵州黔东南。这里是苗族侗族聚集之地。他创作的《侗乡情》充满着眷恋和思念。马成的表情和肢体没什么波动,他拉出来的旋律感人肺腑。台下,他也是个爽朗的男孩:“我是先天失明的,所以对看见、看不见无所谓。”他7岁开始学音乐,8岁在琴行里被一位二胡老师发现,对方主动上门,到他家中免费为他上二胡课程。当时,他还在南京读盲童学校。7岁的时候眼病症状加重,就暂停了文化课学习。琴行的二胡师傅在教他一年后就自动退出,表示已尽力,没有更多的可以教他了。于是,马成就转至上音教授王永德门下。接着,举家迁来上海,租住在上海盲童学校对面。
马成的父母开了一家不锈钢工厂,家庭条件尚可。如今,12岁的马成一年的演出机会在5次至10多次。每天拉琴一两个小时,周末增至5个小时。“我目前的目标,是超越那些拉得比我好的人,我希望做得更好!”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