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的二胡盲童马成
朱光
■ 盲童马成在演奏杨绍榈的《侗乡情》记者 郭新洋 摄
  当戴着墨镜的男孩马成被为其伴奏的女孩搀上舞台的时候,听众并不对二胡的声音有期待。当《桐乡情》响起时,一下子把《筑梦启航》——电影作曲家杨绍榈少儿作品音乐会的水准提升了一个档次。

  作曲家杨绍榈生于贵州黔东南。这里是苗族侗族聚集之地。他创作的《侗乡情》充满着眷恋和思念。马成的表情和肢体没什么波动,他拉出来的旋律感人肺腑。台下,他也是个爽朗的男孩:“我是先天失明的,所以对看见、看不见无所谓。”他7岁开始学音乐,8岁在琴行里被一位二胡老师发现,对方主动上门,到他家中免费为他上二胡课程。当时,他还在南京读盲童学校。7岁的时候眼病症状加重,就暂停了文化课学习。琴行的二胡师傅在教他一年后就自动退出,表示已尽力,没有更多的可以教他了。于是,马成就转至上音教授王永德门下。接着,举家迁来上海,租住在上海盲童学校对面。

  马成的父母开了一家不锈钢工厂,家庭条件尚可。如今,12岁的马成一年的演出机会在5次至10多次。每天拉琴一两个小时,周末增至5个小时。“我目前的目标,是超越那些拉得比我好的人,我希望做得更好!”   首席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把《牡丹亭》“搬”到布拉格
戏曲人才研习班“爆发”
快乐的二胡盲童马成
回归莫扎特沙龙时代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快乐的二胡盲童马成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