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字者的春天(上)
丘濂
  ◆ 丘濂

  “字体不是电脑自带的吗?”这是许多人对字体的印象。然而,字体,确实不是“自带”的。我们的视觉如此多彩舒适,当归功于一群“字体设计师”。让我们走到幕后,一窥究竟。

  从“刻字匠”到设计师

  电脑时代,决定我们文字氛围的是字体的提供者,以及字体的使用者。字体设计师是源头,一般人却对这个群体感到陌生。随着版权环境的改善,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字体在视觉传达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的境遇才慢慢发生了改变。

  “刻字匠”是字体设计师的前身。西人铸造的中文铅字印刷技术在1839年由英国传教士传入中国,“刻字匠”的工种在中国有170余年的历史。一位生于30年代、在上海字模厂工作一辈子的老先生钱焕庆在回忆早年工作时,以自己是整个工厂唯一敢刻七号字的员工为傲。七号字只有火柴头大小,为此他需要每天吃枸杞来明目。

  现在担任汉仪字库艺术顾问的朱志伟经历了从“刻字匠”到字体设计师的转变。1971年他入行时,是外文印刷厂的刻字工。他的任务是补刻,像日本大使馆的请柬、名片经常要用楷体字,特别是一号、二号楷体缺字比较多,缺字时就要雕刻补上。他的师傅能在一个五号刻坯上刻出四个繁体的龙字,那曾是朱志伟梦想达到的最高目标。

  1987年,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主持开发的激光照排技术印出了第一张中文报纸,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铅字工人一夜之间失去工作。1988年,朱志伟被派往深圳,协助仓颉输入法发明者朱邦复工作。“我首次接触到了电脑和电脑字体,当时键盘上的ABCD我都找不到,经常把电脑搞得乱响……”朱志伟说,从深圳回来后,他就想着要从事和电脑造字相关的职业。终于在1991年,他进入了北大方正。

  最早方正字库的业务并不是直接设计汉字,而是从老字模厂购买铅字字稿,再对照字稿把汉字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描在稿纸上,扫描进入电脑后进行调整。一个熟练工就能完成,不具有创造性。等到字模厂的字稿已经输入得差不多,培养专业字体设计人员被提上日程,朱志伟也就成了第一批字体设计师。

  设计师应隐藏自己

  字体分为两种:正文字体,标题字体。“标题字体”具有明晰风格,需要经过“设计”的过程,这比较好理解。但主要的四种正文字体,宋体、仿宋、黑体和楷体在铅字时代就已经有了,还需要继续开发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拿宋体的演变为例。宋体是一种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字体,它产生于大量翻刻宋本的明代。雕版匠人为了应付上涨的印刷需求,在下刀时横平竖直,用三角形装饰代替了文字起末的顿势。这样一来,雕刻速度加快了,字体却失去了毛笔楷书的风味,被文人称作“匠体字”。“宋体字的出现,与其说是人们审美的选择,不如说是技术的无奈。它因为适应阅读和生产而流传,字型必然随着技术进步而调整。”朱志伟说。明清两代的雕版印刷字体对比,同样是宋体字,字型就有疏阔和紧密之分,“人们利用工具控制字体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

  2003年朱志伟设计“博雅宋”时就是技术进步的要求。当时的报纸采用的“报宋”,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从日本进口的“秀英体”改良之后的宋体字。这种宋体首先是笔画粗细不再合适。“铅印时代,要给铅字留出‘吃墨量’,字模的笔画就做得纤细,变成胶版印刷后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对比“报宋”和“博雅宋”的字体能看出,“博雅宋”有字型扁方、结构宽博的特点,这是朱志伟研究人们阅读习惯的结果。“中文阅读是从左向右横向浏览。字型扁方,每一行字就像有一条线贯穿其中,引导视线流动。而字面宽博是放松了字体中宫,也就是利用一种视错觉的原理:在一个特定的方框中,适当加大中间的空间,缩小四周边缘的空间,整个字体就会变得醒目,从而缓解读者的阅读负担。”

  正文字体就好像米饭或者白水一样的东西,一款字体和另一款字体的区别,也许只能用“舒服”描述。然而每一款字体的诞生,都是心血倾注的结果。在此之前,朱志伟还设计过“北魏楷书”和“铁筋隶书”,也都在国际上获奖。但朱志伟认为,那都是为了表达自己而设计的。“字体设计师应该隐藏自己,否则会对读者构成一种干扰。”朱志伟说,纪录片《Helvetica》里有个观点他很欣赏——好的正文字体应该是隐形的。它就像是水晶高脚杯,只是放置、展示和组织信息的一个容器。

  做字真的十分熬人

  一方面,电脑造字时代让字体从实物遁入虚无;另一方面,中立的字体消弭了设计者的存在,字体设计师成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群体。

  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的陈列室展示了电脑字体设计的流程演变。一套字库,最少也要有国家标准的6763个汉字,更多的则要有2万多个汉字。在手写时代,每位设计师都要用笔写下所有汉字。一个字的完成要经过草稿设计、复制正稿、画线、勾线、填墨、描白、拍照缩小样、修整统一八个步骤。就算是最少的一套字库,也需要近4年时间完成。

  电脑程序的出现,使得字体设计的进程加速。先由核心的设计师根据创意设计出50个字,50个字中要包括汉字的31个基本笔画。基本零部件做出来后,就可以分给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来设计和拼字,最简单的字库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完成。即便如此,字体设计也无法做到智能代替人工,仍需要设计师反复核对字稿,确保字体风格的统一。“同样是‘木’字做偏旁,‘林’字和‘树’字中,‘木’在方格里占据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手动修正。”方正电子字库部的字体设计总监仇寅说。

  方正电子字库部一共40位字体设计师。高级字体设计师汪文刚刚完成一套叫“方正榜书楷”的字体。这套字体是“标题字体”,相对于正文字体,汪文认为它的难度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首先是怎样确立风格。榜书楷的创意来源是明清宫阙匾额上的大字,但书写者各不相同,需要提炼出共通之处。”汪文去了许多皇家园林收集字体,最后在一家民间的牌匾博物馆中找到了一块作为基准字体的匾额。“另外的难度则在于如何将传统书法和现代字体设计融合。明清榜书多为繁体,做成简体字必须加以改造。”汪文从小学习书法,对文字有着感情。“做字十分熬人,哪里有挥毫泼墨那样畅快淋漓?”面对这冗长和枯燥,他会鼓励自己:“一套优秀的字体能永远流传下去,是件欣慰的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造字者的春天(上)
上海童话
栀子花开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0造字者的春天(上)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