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活动(上)
段 炼
  ◆ 段 炼

  抗战时期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中国泉币学社,因其高水准的学术活动,在中国收藏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聊事雕虫,藉消积磊”,品泉论学,也是当时文人的一个无奈出路。

  乱世乱象

  自古以来,钱币依附于以青铜器为大宗的金石类,是古玩业中的小类别,专题集藏者为数不多。明代开始,一些文人雅士逐渐对钱币收藏产生了兴趣。到了清代,钱币成了热门藏品。在从事收藏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对钱币的形制、文字、图样等进行研究,通过鉴定考证的方法说明货币的归属和作用,从而使钱币集藏提升到了学术的高度。

  1926年,南浔富商张叔驯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钱币收藏学术团体——古泉学社,并创刊《古泉杂志》。虽然活动未能全面展开,《古泉杂志》仅出版了一期,但其首创之功不容抹灭。1936年,中国古泉学会在上海宣告成立,会长丁福保,副会长叶恭绰、张叔驯,理事长吴稚晖。古泉学会以阐明古泉学识、研究古泉制作、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启人好尚之心为宗旨,会址设在上海梅白格路(今新昌路)204号。学会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组织学术讨论研究会,成立后共举行9次,并创刊《古泉学》季刊。可惜时隔一年,淞沪抗战爆发,学会停止活动,刊物仅仅出版了5期即告中断。

  沪上钱币学术研究虽然遭受挫折,但钱币集藏活动并未停止。不同于以往的局部战事,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战端一起,全国各地为躲避日军炮火蹂躏的民众,纷纷逃至上海租界。俗话说,艺术品这玩意儿,最晚进门,最早出门。一些官绅富商,把珍藏多年的古玩陆续出售,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上海的古玩业迎来了新一轮贸易高峰,位于公共租界广东路的古玩市场人头攒动,充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淘宝客。钱币虽然是古玩中的小众,但在此大背景下,也进入了鼎盛时代。当时,开设在广东路的有杨成麒、平玉麟经营的麒麟泉币社,和王守义经营的环球古玩泉币社。主营钱币的还有开设在江西路的戴葆记古玩号,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的铁义兴古玩号和宝昌古玩社等。其中,戴葆庭经营的戴葆记古玩号,在买卖之余还是沪上钱币界人士聚会的场所,每周各路藏家相聚在此,交流信息和研究心得。

  但古玩店铺毕竟商业气息太浓,并不是谈论学问的理想场所。此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上海局势也相对稳定,组建相应的学术研究团体,已成为上海钱币界人士的头等大事。

  学社成立

  1939年,恰逢钱币大收藏家罗伯昭由重庆取道香港来上海定居。罗伯昭(1899—1976),名文炯,后署名伯昭,号沐园,斋名宝琼阁,四川巴县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商学院,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四川经营桐油贸易,曾受美国生利洋行之聘,创设渝万分行,任全川总经理,成为名震中国商界的“桐油二王”。罗伯昭自幼爱好古泉,经商获利后开始收藏中国历代古钱,尤其重视四川当地的钱币。在书画家和收藏家毛厚青的协助下,他重金收购了成都钱币大家杨介人的全部藏品,以及樊树材所藏的全部泥泉范。数年后,罗伯昭已成为西南地区藏泉首富,与上海的张叔驯、天津的方药雨并称为“南张北方巴蜀罗”。

  1935年,罗伯昭调任汉口分行出口部经理,他又在武汉地区掀起了一股钱币收藏之风,并与当地泉界同好一起成立了“泉友会”。

  桐油是战略物资,但罗伯昭不愿意发国难财,宁可弃商隐居,以集藏、研究钱币为乐趣。来到上海后,罗伯昭如鱼得水,立即和丁福保、张叔驯、郑家相、王荫嘉、戴葆庭等发起筹建中国泉币学社。他以7.5万美元的巨资买下了法租界巨泼莱斯路(今安福路)7号一栋三层楼花园洋房作为寓所,同时作为中国泉币学社的活动场所。1940年5月,中国泉币学社宣告成立,原中国古泉学会会长丁福保,因其在钱币界崇高的声望被推举为社长,罗伯昭任副会长。同时,推举郑家相为总编辑,王荫嘉为校对,戴葆庭为会计员,筹备出版学术刊物。同年7月,由中国泉币学社编辑出版的《泉币》双月刊正式面世,成为当时沪上唯一研究钱币的专业性期刊。

  品泉论学

  中国泉币学社成立之后,以每周例会的形式举行社友谈话会,规定自“(民国)二十九年八月三十一日起”“每星期六午后四时至六时半”在“上海巨泼莱斯路七号罗寓”举行。例会既然在罗氏寓所举行,罗伯昭为尽地主之谊,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活动经费,甚至还准备了一些茶点以备社友享用。

  泉币学社例会一直持续到1946年1月19日,前后共举行了179次,出席者最多时达20余人。在会上,大家相互切磋钱币学问,讨论《泉币》期刊出版事宜,展示新得珍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时,为了一枚有争议的钱币会争得面红耳赤。

  例会不仅仅是泉友间交流研究心得的场所,更是大家增进情谊的平台。例如,第99次例会,“今日为旧历大年初二,同好社友咸于去岁相约团拜,互贺新春”。每次例会,均由出席人担任记录,详细记载了会议时间、出席人员、出品名目,议论中心、各人见解、例会决议、交易情况等。凡属珍品、佳品或存疑的钱币,均记录在案,并作拓留存。在泉币学社百次例会之际,曾邀集各地社友献拓藏泉一纸,汇成《泉币学社百次例会纪念》图集,以示纪念。

  学社的活动无涉政治,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学社成立后不久,上海当地一家外侨钱币集藏组织西人泉币会即发来信函,要求加强联系。时任西人泉币会会长的是奥地利人E.Kann,即著名的“中国硬币大王”耿爱德。他长期在华从事金融业,专攻近代中国金银币收藏。两家钱币集藏团体建立起联系后,一批外侨藏家开始参与中国泉币学社的集藏活动,耿爱德更是成了学社例会的常客。1941年,耿爱德和Dr.H.Hoene、W.Wieke正式加入中国泉币学社,成为普通会员。

  泉币学社与日本钱币界同行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自成立以来,不断有日本收藏家申请入社,位于东京的东洋货币协会和泉货学研究会更是成了《泉币》杂志的交换机构。1943年2月泉币学社百次例会之际,日本钱币收藏家塚本浩晴还特意寄来了“大元国宝”泉拓,以示庆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活动(上)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28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活动(上) 2016-05-18 2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