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培训,10名来自西班牙、德国、英国、巴西等国家的外籍教练来到本市静安、杨浦、普陀、金山和宝山五个区10所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并组织其它校园体育活动,带教班级超过127个。“足球欢乐季”邀请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由各类足球游戏构成的“嘉年华”,10支校队还将分别代表10个国家,参加一场“迷你五洲趣味赛”。
带球走九宫格,在充气泳池里完成一对一射门对抗,足球技巧挑战……嘉年华活动让现场笑声不断。然而,记者很快发现,“足球投篮”“最佳搭档”等项目要求亲子参赛,像史先生一样愿意和孩子一起动起来的家长少之又少。家长撑伞躲在一旁,往往由孩子两两组合成“临时家庭”,协助完成比赛。嘉年华规定,集满一定活动印章可以换取纪念品,于是,当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时候,不少家长却在场边频频犯规。“哎呀,时间来不及了,我们就不玩了,给我们敲个章么好来!”
“让孩子参与足球运动,不仅是培养一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活力校园”项目负责人说,外教进入沪上中小学近一年时间,除了通过生动有趣的训练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留给中国体育同行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对足球礼仪和规则的坚持。五角场小学外教托马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孩子们在分组对抗前,不要争抢训练背心,如果两人同时抓住了一件背心,应该是主动松手,而不是拼命拉扯。
“我8岁前联系的是搏击,后来我觉得团队项目更好玩,就开始踢球了,我永远告诉孩子们,团队是最重要的。”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西班牙女教练伊娃开心的是,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有了第一支女足,娇弱的小姑娘们不再觉得,踢球是件脏兮兮的事情。“平时在家偶尔爸爸会带我去打打三毛球,现在每周可以在学校踢两次球,我跑步更快了,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女孩郑稚漪说。体育教研组长谭懿发现,在伊娃影响下,男孩们之间,也不再为了这是谁的过错而相互指责,孩子们开始意识到,每一次失球,都是为整个团队在累加经验值。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