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博物馆启动了“2016上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向上海四大高校的设计专业学生抛出“绣球”。上海博物馆从最受公众欢迎的百件文物中甄选出20例,鼓励学生从独一无二的馆藏珍宝里提炼出设计灵感。
最早起步文创工作
据悉,上海博物馆文创工作早在1986年就已经起步,从简单的文物复仿制品,到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开发出百余类近万种的产品,从最初在博物馆内设立的一个柜台,到目前拥有上博总店、新天地分店、东方明珠和浦东机场专卖店,以及淘宝网店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模式发展。
去国外博物馆的人总会带回一件又一件的衍生品,那么我们上海珍品汇集的博物馆里到底又有什么让参观者带回家呢?正是基于这个想法,上博主办、上博文化创意发展中心、上海克勒门文化沙龙联合承办此次大赛。
时代在变受众在变
此次与上博携手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活动也欢迎社会各界设计爱好者贡献“金点子”。
上海博物馆设有设计部门设计文创产品,如今想要借用新生代的力量,动员他们的智慧,也给有天赋的年轻人一个舞台。“学生的想法天马行空,但执行力偏弱,上海博物馆可以帮助他们将作品变成产品,再转型成商品,最终变成被老百姓喜欢的用品。”
“时代在变,受众在变,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必须不断地调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认为,在博物馆进入免费时代的今天,文化创意产品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不能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功的文创产品,不在于第一眼有多惊艳,更在于它的生命周期,即多长时间多大程度上影响把它带回家的人。
本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主旨是“艺术让生活更美好”。计划自5月18日起征集参赛作品,上海博物馆将从最受公众欢迎的百件文物中遴选出20件适宜创作、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馆藏陈列文物作为设计创意来源,门类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玉器等,希望发现既能够体现文物元素,又适合制作产品的原创优秀作品。大赛将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0名和入围奖30名,最高奖金1万元,以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选结果预计10月公布。
大赛报名方式及活动细则在上海博物馆官网、官方微信发布。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