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还能超过4.2%,但不到5个月时间便跌破4%,这是近5年来的首次。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站上4%,之后5年一直保持在4%之上。为何人民币理财收益会如此快速下跌?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分析认为,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跌破4%,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标志着在经过近一年的持续下跌后,银行理财已进入低收益区间;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寻求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会越来越难。
事实上,在一季度最后一周出现小幅反弹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就重回下跌通道,至4月9日-4月15日这一周,市场上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已进入“3”时代,当周累计发售86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7%,较前一周下降0.0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称,降息降准的背景下,市场利率不断下行;此外,取消了存贷比考核,银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靠收益高的产品留住存款。因此,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就越来越少。
银行理财收益率进入“3”时代,未来是否还会下行?分析认为,今年将是银行理财价量齐跌的见顶年,短期内低利率时代并不会结束,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或仍会小幅下跌,未来跌破3%也不无可能。不过,爱建财富中心测算,考虑到债市向好,2016年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或将维持在3.5%-4.5%区间。因而,对于广大投资人而言,以往中小银行“搬存款”的价值,将愈发收缩。而股市下行,非标没落,能投的资产确实不多。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不要盲目轻信宣传广告中的高收益产品。另外,年内仍存在降息空间,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期限“宜长不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