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他,买买买
李君兰 盛元龙
  李君兰 文 盛元龙 图

  女为悦己者容——衣服,算得上是悦己的重要装备。古有“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今有购物车里堆满心头好,高呼“买!买!买!”——每位女子都经历过的这种终得美服一件、春光满面的大欢喜,均与一位七百多年前来自上海松江乌泥泾镇的普通妇女有关,她叫黄道婆。

  想来有趣,若无黄道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国民导师”,革新纺织技术、提速纺织效率、创造出一门新的棉纺织技艺,或许今日的所谓“败家族”即便袋中有银两,也无法随心买买买!说她“有才”,因她结合江南丝织技艺,改革海南崖州纺织技术以及相关设备,新创出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这种技艺的高超之处,一是“纺”, 改革单锭手摇纺车为三锭脚踏棉纺车,大大提高了纺棉的效率;二是“擀”,引进了轧棉的“搅车”,一改当时用手剥棉籽或用铁杖擀去籽的落后状况,进入半机械化作业;三是“弹”,用竹取代木头制作弹弓、弹槌,制成4尺长装绳弦的大弹弓,工具轻便,敲击振幅大,强劲有力,可谓事半功倍;四是“织”,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能够织造出呈现各种花纹图案的棉布。至于“德馨”呢,则是因为她将这些谋生秘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妇女。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不仅改变了国人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使明清两代全国范围内的底层百姓用棉衣御寒,且催生了一门新兴产业,使松江一跃而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让乌泥泾棉织物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如今,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她留下的手工棉纺织技艺还在传承,并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摩登
   第C04版:潮事
我在“幸灾乐祸”
高考时,我们不懂大学
无他,买买买
生病小记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验血时,你哭吗
绿 道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无他,买买买 2016-06-24 2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