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如约”公布所谓“裁决”。但是,裁决书的“满纸专业术语”,掩不住仲裁案“一派荒唐谎言”的实质。从接案受理、到宣布管辖、再到做出裁决,3年来,仲裁庭帮衬着某些利益集团,实现了把政治问题法律化包装的图谋,加上美日等国在一旁时不时敲边鼓、添薪火,使得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里里外外,都散发着“骗局和圈套”的异味儿。这样的裁决当然不合法。
1 被操纵的仲裁
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说,第一,临时仲裁庭不是国际法庭,与位于海牙联合国系统的国际法院毫无关系,与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PCA)也不是一个系统。临时仲裁庭的组成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操作的结果。临时仲裁庭是由5名仲裁员组成,除了菲律宾指定的仲裁员,就是来自德国的沃尔夫鲁姆教授外,其他4名仲裁员是由国际海洋法法庭时任庭长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先生指定的。
他表示,柳井俊二同时也是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恳谈会会长,在协助安倍解除集体自卫权,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也曾是日本驻美国大使。据各种消息证明,临时仲裁庭的组成完全是他操纵的,而且在后来的运作过程当中,他还在施加影响。
2 有偿服务作祟
刘振民举例说,临时仲裁庭的一位证人在著作里讲“南沙群岛至少有12个海洋地形是岛屿,可以主张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但到临时仲裁庭作证的时候却说“一个都没有”。可悲的是,临时仲裁庭不做任何调查,不做任何辨别,就采信他的建议。这个临时仲裁庭是谁支持的?他们是挣钱的,谁支配他们?谁支付他们?是菲律宾或者其他国家。这个体制跟国际海洋法法院完全不同。
此外,刘振民表示,国际法院和海洋法法庭法官的酬金、薪水是由联合国支付的,目的是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公正性。这五名法官是挣钱的,挣的是菲律宾的钱,可能还有别人给他们的钱,他们是有偿服务的。
3 国际法遭践踏
南海岛礁争端并非没有解决机制,有关当事国与中国之间长期建立有对话渠道与平台。仲裁庭把《公约》强制凌驾于受国际法保护的既有和平对话框架之上,构成了对国际法的严重破坏和对地区和平对话机制的肆意践踏。仲裁庭本身,在破坏国际法。
4 违反《公约》在先
中国政府2006年依据《公约》第298条做出的排除性声明合法有效,排除性声明已将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等方面的争端排除在《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之外。仲裁庭强行推进仲裁程序,是对中方排除性声明的肆意践踏。由于排除性声明本身就是《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仲裁庭实际上违反《公约》在先。
5 制造更多混乱
任何国际裁决,最终目的都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与矛盾、推动和平与发展。任何裁决都不能以破坏既有和平对话框架为代价,也不能给地区局势制造更多混乱与危机。但现实是,自有仲裁案以来,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外部势力频繁介入,海上安全紧张加剧,周边国家分歧趋多,地区民生受到波及。仲裁庭实质性违反了维护地区和平的法律规则与秩序。
6 刻意歪曲事实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认为,“裁决”完全否认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如果一个成文合同或条约想把其他权利都吸收进来,必须有合并条款,而仲裁结果完全没有这类条款。而且,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并没有排他性,也从未主张“U型线”是排他的,而仲裁员对此完全没提。此外,“裁决”将中国渔民捕鱼居住的事实与日本人采磷矿石并列,是对事实刻意的歪曲与误导。日本公司在中国领土上采鸟粪时间很短,而且开采不久就被中国渔民举报,最后由中国政府赶走、拆掉设备。
各方声音
联合国 常设仲裁法院和我们无关
据联合国官方微博消息,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内。这座建筑由非营利机构卡内基基金会为国际法院的前身常设国际法院建造。联合国因使用该建筑每年要向卡内基基金会捐款。和平宫另一“租客”是1899年建立的常设仲裁法院,不过和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
外交部 中方不希望发生军事对峙
7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中方是否认为国际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将导致地区局势紧张?是否会出现中美间的军事行动?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此表示,中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希望南海地区出现紧张,不希望这个地区出现军事对峙,因为中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繁荣的外部环境。
全军官兵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昨天报道,全军部队正聚焦打赢苦练精兵。官兵们表示,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应对各种威胁挑战。
华阳礁守备队教导员朱步云表示:“南沙自古属中华!作为守礁官兵,戍守祖国的万里海疆,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无理无效的菲律宾仲裁案不会影响,也不会干扰我们。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南海守卫好,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