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彪部长在致辞中说,杨浦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高等教育的集聚地、民族市政的中心地,拥有着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近年来杨浦开启了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创新杨浦的转型之路,“工业杨浦”已慢慢变身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高德彪部长认为,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就是创新,“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变则通”,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求变,中国富强梦的实现也离不开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和担当。
□文/黄安琦
◆讲述
◎创新,是富强的必由之路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对创新和富强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介绍说,意大利学者写了一本书叫《第三种创新》,分别是科技驱动的创新、管理驱动的创新、设计驱动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就是靠创造力。
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最天马行空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成长的过程也许就是创意一点点被社会淡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从少年儿童就时期呵护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娄院长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设计驱动的创新重视不够,缺少原始独立的设计创新。设计旨在引导、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创新活动。他向在座的中学生提出建议,将每一个问题变成设计的机会,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有一句宣言——“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创造”,这里面学习和创造要这样去理解: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概念。《第三次浪潮》的作者说:在21世纪文盲不是不认识字,21世纪的文盲是不懂得自我学习。如果我们接下来不懂得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很可能我们离21世纪的文盲并不那么遥远。创造——娄院长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带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学生是这样,进入各种各样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是这样。那么这个国家能富强!
◎优秀,通过刻苦努力得到
UCloud首席执行官季昕华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创业,他的经历就是孩子们成长的绝好教材。
季昕华说他个人的创业过程和杨浦有着特殊的缘分,1996年考入同济大学,正式进入上海这座大城市,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可以借助的人,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从选择专业的那一刻起,季总就专注于计算机,白天泡在图书馆里看各种各样计算机书,开始接触计算机这个行业。
第一次创业专门做了一个网站“阿拉上海”,想把上海的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都放在网上。有一句话说“早一步是英雄,早两步就是先烈”,所以那个时候就成了“先烈”,1998年的“阿拉”做得很失败。1999年季总又做了一家公司,是做教育的,可当时上网的学生很少,根本不会来这个网站。2001年季总进入了华为,2004年进入腾讯,在腾讯负责安全。
之后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季总的人生轨迹,2008年有一个黑客侵入了几千万台电脑,被抓了。这时季总就想,在腾讯可以保护一个QQ的安全,但是不能保护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安全,不能保护每一个网民的安全。如果能够让这些计算机领域有能力的人(黑客)赚到钱,过正常的生活,他们就不会做坏事。UCloud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很多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UCloud的估值超过了十亿美金,他们正在按照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更多的创业公司,更多的个人或者团队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季总认为,目前是中国创业、创新绝好的机会点,中国企业依靠于垄断的越来越少了,而依靠于创新、创业的公司越来越多了。他给同学们提出了两条建议:首先大家在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自己专业知识能力之外,更加重要是学会一种学习的能力,走进社会还可以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并且跟上社会发展。其次,一定要培养兴趣爱好,有了兴趣爱好之后能够通过兴趣爱好培养你的能力,培养你的学习、探索未知能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梦想,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
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用自己的创新实践之路告诉大家,梦想,是能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的。1981年考大学时,谢总是理科班第一名,但为了梦想到了文科班。
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谢吉华就问自己“当三十岁时我还有更大的梦想吗?”之后他就决定要闯荡自己的事业。2000年谢总决定创办一家公司。但这个梦想要实现太难了,因为2001年来的时候资金相当匮乏,但“我一定要证明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和我的梦想能够实现!”这句话一直支撑着谢总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2001年去创建杨浦创业中心,几乎什么都没有,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唯一的途径就是创新!杨浦创业中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一部创业史,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新之路,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杨浦模式”。2008年,“杨浦创业”注册为商标,2010年成为上海名牌,2012年获得上海市政府质量奖。今年年初,获得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今年全国获质量奖的企业只有十家,而“杨浦创业”成为当中唯一一家入选中国质量奖的候选企业。第二个创新是服务的创新,2005年谢总就开始学习国外创业“孵化器”的实践经验,2009年全国第一个“创业苗圃”诞生在杨浦,这也是全国创建的第一个“加速器”。
谢总鼓励同学们说:今天你们的梦想也会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要把握两条,第一条,你的智慧是靠不断的学习积累,将来你的梦有多大,你今天的学习就得多厚,多少积累成就你多大的梦想。第二条,是你的勇气。再有智慧的人坐在家里,宅在家里没有用,勇气是要去承担责任。
中华富强,从学生创新做起
控江中学高二学生 左昀桦
在不少人眼里,一谈创新,似乎只有科学家、工程师才能干,与普通人无缘。
首先,创新意味着改变,突破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条条框框,克服思维定势。“玩在控江”,这是流传于杨浦高中圈的一句名言。同学们可以在社团活动中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在项目课程中分担相应的子课题,甚至可以单枪匹马申报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从“玩在控江”,发展到“玩学合一”。独特的教育理念,造就了控江学子独有的学习体验。
正如控江中学校长姜明彦所言,“玩是学之始,学是玩之成”。在“玩”与“学”的现实博弈中寻找平衡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其次,创新需要做好知识的积累。巨人的肩膀就是前人知识的沉淀。中学生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积淀。然后,创新需要质疑与批判,在批判中改正错误,在创新中完成改变。
当然,创新过程中遭遇的失败可能远远多于成功。但对于创新者而言,失败是考验,失败也是一种收获。不轻易放弃是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
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代青年诠释自身家国情怀与担当的表现。创新之梦将带领我们走上一条“富强、民主”的崛起之路。梦之所向,行远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