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红军忆长征
曹刚 俞金旻 韩冰
  昨天,“重走长征路,青春心向党”上海青年红色寻访团队走进长征转折地遵义,学生代表采访了102岁的老红军王道金。15岁参加红军,经历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娄山关大捷、翻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地人都称呼他“国宝”。

  因年事已高,王道金长期住院。见到王老时,他专门换了一身干净的灰色红军制服,胸前佩戴着八一勋章、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勋章。

  王老讲起当年的征程仍旧思路清晰:“我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随红一方面军强渡湘江、四渡赤水,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一直走到延安。后来抗日打鬼子,解放战争一直打到海南岛。”

  长征之初,王道金是红三军团第四师的排长,属湘江战役的先头部队。回想起血染湘江的历史,王老至今凄然:“常人难以想象的惨烈,是长征中最残酷一战。”5天激战,80000多人牺牲过半,王道金所在的连有100多人,过江后只剩30多人。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20岁的王道金已升任警卫连长,和战友们一起为遵义会议站岗放哨。“那时天寒地冻,我们拿稻草或苞谷秆在村庄附近的空地上一铺就睡了。会议召开时,我们保卫人员无法休息,战士们睡觉从不脱衣服,一有情况立刻拿起枪出发。”老人回忆道,红军队伍里军民平等,毛主席曾经亲手给他和战士们送吃的。王老在5次反“围剿”中身经数十战,两负枪伤。

  他离休后也不闲着,遵义会议纪念馆、烈士陵园、中小学……处处都有他讲述长征故事的身影。他告诫下一代,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千万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长征精神。

  特派记者 曹刚 新民网记者 俞金旻

  实习生 韩冰(本报贵州遵义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目击
天气原因延误旅客自理餐宿费
百岁红军忆长征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5年提高1.5岁
湖南华容赔偿“卡车敢死队”260万元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3百岁红军忆长征 2016-07-22 2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