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雄碧血祁连山
程世才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快慢机大叫:“同志们,杀呀!”全团战士一下子忘记了疲惫,高举大刀跃出庄院,马匪见我军突围,疯狂地交叉扫射,通红的火舌向我们喷来。但是,前面的战友倒下了,后面的又奋勇向前,一接近马匪他们的马失去了威力,我们的大刀寒光闪闪,把那些长着大胡子、戴羊皮帽的鬼头砍下。
我们冲破了马匪第一道防线,又猛打冲锋,再破马匪第二道防线,许多战友负了伤都不知道,他们子弹打光了、刀砍卷了,便使出最后的力气,用双手插进马匪的眼窝,用牙齿咬马匪的脖子;妇女独立团的战士也女扮男装,与马匪白刃格斗,鲜血四溅,战况极为惨烈。
3月11日凌晨,西路军与马匪激战5昼夜,打死马匪3000余名,终于突出重围,直奔梨园口。无数红军烈士穿着一身破烂的单衣,腹中颗粒无剩,饮恨长眠于浩瀚的大戈壁……
梨园口是南岔道通往祁连山的一道山口,这道山口有一里多长,两旁是山头,山头由小到大,直通祁连山腹地,乃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均有军队驻防。
西路军总部见形势紧急,决定全军通过梨园口进入祁连山,甩掉马匪。
抢占梨园口成了双方的关键棋子。
西路军因连日苦战,已累到了极限,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我们想到马匪骑兵很快就会追来,便拼命向前跑,男女战士、轻伤员都多日没洗脸了,大家蓬乱着头发,迎着劲吹的寒风,大口喘着气,呼出来的热气使眉毛、鬓角上都挂满了白霜。我们的草鞋早被石子磨穿了,脚板贴着戈壁,几乎走一步一个血印啊!
但是,马匪的骑兵毕竟跑得快,几万追兵旋风般卷来,打垮了在梨园口阻击的9军残部,9军政委陈海松及几十名师团营级干部壮烈牺牲。9军失利后,马匪一股脑儿扑向30军,程世才率部与马匪肉搏,许多战士干脆脱掉衣服挥刀与马匪一阵猛砍,264团全部拼光,263团只剩几十人。杀出重围后,程世才命令我们向康隆寺进军。
1937年3月12日,我们跟着程世才、李先念走进禽兽不敢轻易栖身的祁连山。此时的祁连山,依然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白雪覆盖着绵绵群山,寒风卷起雪粒在大山中吼叫。我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拉着瘦骨嶙峋的战马,踏着厚厚的冰雪,默默地向西前进,饿了舍不得吃可怜的一点干粮,就啃雪团充饥。
我们在向康隆寺行进途中,在牛毛山又遭到了马匪的围困。那牛毛山不似南方的山光秃秃的仅山顶有松林,马匪误以为红军已差不多消灭了,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满山奔驰,向西路军残部射击,见到掉队的就挥刀劈头盖脸砍去。程世才见状气冲斗牛,急令268团打前锋,机关后勤人员一起上阵狠狠反击,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躺着给机枪射手压子弹。马匪根本没料到西路军还能抵抗,一窝蜂逃下山去。牛毛山上躺满了红军的遗体,马匪也死伤无数。
3月13日,西路军从牛毛山来到了石窝山。山顶上,30军余部又与马匪血战一场,数百战友叠股枕臂,血洒疆场。剩下的1000余人七零八落地坐在雪地上,他们抱着枪、靠着背,有的沉默、有的饮泣、有的失声痛哭。
面对马匪重兵相围,西路军彻底失败的军情,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头召开了紧急会议。我的上级8台台长汪明震、报务主任刘寅(原四机部副部长)参加了会议,他们回来时双眼红肿,刘寅传达了会议精神。会议从下午2点开到4点,陈昌浩流着泪宣布:第一,我们战不过敌人,只有分散活动保存现有力量,待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过黄河以后再去会合;第二,他和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党中央;第三,将30军余部1000人编为左支队,由程世才、李先念、李天焕(30军政治部主任)带到左翼大山打游击;9军余部400余人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30军政治部副主任)带到右翼大山打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