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女排来信
叶永平
  叶永平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又一次夺冠,举国欢腾。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35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后,曾经收到郎平代表女排的那封热情洋溢的回信。

  1981年11月,我在上海第十六丝织厂负责共青团工作。当时知青大批返城,就业问题突出,上海市政府作了有关规定,由各工业局工业公司抽出力量创办大集体企业,多管齐下解决职工子女就业。为此,我们厂在1979年10月创办了,700多位职工,除了借调来的几位领导,其余清一色的是回城知青。

  然而,这厂房破旧不堪,雨天要用脸盆在车间里接雨水,机器设备都是老大哥厂用剩下来的旧货。也难怪,不少职工心里积压了一股股怨气。

  11月18日中国女排在东京夺冠,第二天上班,我就去找力织车间主任马秀英同志(她是第四丝织厂借调到我厂的干部)。我早知道,她是郎平的舅妈,关系甚好且一直有联系。于是,我就琢磨给中国女排写封信,介绍我厂的创建情况和困难,表示要向女排学习,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创造成绩。同马主任商量后,她非常赞同,用航空信件立刻寄给了郎平。

  没几天,郎平收到信打电话给舅妈问了些情况。原来,马主任借调到我们厂的事,郎平原本不知道,通过这封信,郎平知道了舅妈在同我们回城知青一起艰苦创业,非常理解和支持。

  很快中国女排给我们回了信。信中说:听说你们厂是家新创办的大集体企业,全厂职工都是回城知青,目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期望你们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好自己的新厂。

  中国女排来信了!我立即将信的内容全文抄写在厂区的黑板报上,职工们看到后奔走相告,纷纷驻足阅读。大家好开心:女排姑娘在百忙之中还关心着我们,她们的鼓励是我们克服万难的勇气和动力。

  我又抓紧写了一则“最新消息”,用电话传给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的邱洁宇老师。当天下午4点的上海电台“最新消息”节目头条播出。第二年还被上海电台编辑的《最新消息100例》选为第1例。

  35年过去了,女排姑娘的这封回信,女排姑娘的这种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香港书展见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心态
那年女排来信
别样的牵手
在家里与世界握手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那年女排来信 2016-08-29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