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郎平:告慰天堂里的父亲
秋水
■ 郎平与父亲郎家骅
  ◆ 秋水

  2009年9月,郎平接受广东恒大女排俱乐部的邀请,出任主教练。她从纽约返回北京,结束了20多年的漂泊生涯。此时郎平的父亲郎家骅已77岁,母亲76岁。漂泊的女儿回家了,二老格外激动。

  女儿在身边,郎家骅感觉空气都是甜的。尽管腿脚不灵便,他还是坚持下厨,做郎平最爱吃的菜;饭后不再去遛弯,郎平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晚上,郎平靠在床头看书,郎家骅一会儿给女儿洗串葡萄,一会给她热杯牛奶……

  郎平笑着问父亲:“爸,我快50岁的人了,您怎么还把我当孩子看?”郎父乐呵呵地说:“儿女哪怕80岁了,在父母眼里也是孩子。”

  11月初,郎平赴广州上任,她将父母带在了身边。

  每天早晨6点,郎平就起床给父母榨好豆浆、果汁,然后去俱乐部食堂买回蛋糕、茶鸡蛋、小菜,陪双亲一起吃。傍晚下班,她搀着爸爸,挽着妈妈,陪二老去看珠江夜景;睡前,她打来热水给父母洗脚。每隔两天,郎平还给父母测血糖血压。

  女儿一天工作10个小时,却还要分心照顾自己,父母不忍心。郎家骅与老伴借口在广州生活不习惯,执意返回北京。

  2011年2月,郎平带领恒大女排荣获全国女排甲A联赛冠军。郎家骅激动不已,但仍流露出遗憾:“闺女,你带队拿了全国冠军和3次世界亚军,就缺一个世界冠军。”郎平一声轻叹:“爸,我都51岁了,这个梦想可能很难实现了。”

  这次郎平回北京休整,准备做腿部手术。但手术前一天,郎家骅突发脑梗塞,被送往306医院。郎平只得临时推迟手术。

  为方便照顾父亲,郎平决定改在306医院做手术。术后,郎家骅在住院部4楼,郎平在6楼。手术一个星期后,郎平拄着拐杖来病房探望父亲。担心老人难过,她将拐杖藏在病房门口,勉强走到父亲床前。

  郎家骅问:“做完手术了吗,康复得怎样?”郎平故作轻松:“做了,感觉不错。”这时保洁员擦楼道,不小心将郎平的拐杖碰倒,大声喊家属将拐杖拿进病房。郎家骅这才知道女儿拄着拐杖来看自己,不由老泪纵横。

  脑血栓给郎家骅留下了后遗症:半身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老人安慰女儿:“你是运动员,爸爸是军人,也很坚强,咱俩一起康复。”

  一个月后,郎平和父亲双双出院。在赛场摔打多年,郎平掌握一定的按摩技能,她每天三次按压父亲脑部、腿部30多处穴位,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她还将一盆黄豆摆在父亲面前,要求父亲将黄豆抓进碗里,锻炼他的抓握、手指协调功能。

  2012年4月,郎家骅身体彻底康复,生活回归正常。

  郎平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但她的个人问题始终是父亲的心病。

  2013年上半年,在父亲的“命令”下,郎平两次相亲。对方条件都不错,一个是中直机关处级干部,一个是大学教授。见面时,郎平坦陈自己的身体状况:“我腰椎、颈椎、肩部、髋关节都有老伤,膝盖的老化程度甚至超过70岁老太太。每天工作一结束,我全身疼痛,一遇阴雨天气连上楼梯都困难。与我生活在一起,要承受很多。”对方虽敬重郎平,但还是被她糟糕的身体状况吓跑了。

  2013年,中国女排的战绩滑入低谷。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数次向郎平发出邀请,希望她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郎平征求父母意见,郎家骅语重心长地说:“国家女排锻炼培养了你,现在是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挺身而出。”

  2013年5月5日,郎平正式接手中国女排。9月,亚洲女排锦标赛在泰国打响。郎平带队仓促应战,只获得第四名,这是38年来的最差战绩。

  一时间舆论哗然,球迷纷纷指责郎平。郎平本来就睡眠不好,重压之下,她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内分泌严重失调,头疼恶心,走路两腿发飘。

  一天深夜,郎家骅一觉醒来,发现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他推门进去,见女儿靠在床头发呆。四目相对,郎平黯然说:“爸,压力太大了。我想过了年就辞职。”

  郎家骅盯着女儿的眼睛:“这不是你的心里话,你是趟过许多坎坷的人,这点事压不垮你。你刚接手女排4个月,还来不及施展才华,别纠结眼前的得失。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坚持。”

  在父亲面前,郎平像个孩子,畅快淋漓地哭了一场。

  郎家骅动情地说:“闺女,爸这辈子有两个心愿:一是在我有生之年,希望看到你带领中国女排登上世界巅峰;二是真心希望你找到一个疼你爱你的人。”

  郎平握紧父亲的手:“放心吧爸,为了您,也为了我自己,女儿哪怕付出再多,也要实现您这两个心愿。”

  其实早在这年7月,就有人追求郎平。他叫王育成,北京人,大郎平4岁,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识。此后,王育成经常邀请郎平喝咖啡、听音乐会,帮助她放松身心。王育成向郎平表达爱慕之情:“你不能一辈子与排球谈恋爱,得有个家。咱俩性格相近,志趣相投,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

  相识还不到半年,郎平婉拒:“对不起,咱们对彼此了解还不透彻,就让时光沉淀这份感情吧。爱情讲究水到渠成,如真有缘分,你我不会错过。” 

  2014年4月,郎家骅从大女儿郎洪那里,隐约得知郎平与王育成的事。老人兴奋地对郎平说:“你是不是有男朋友了?什么时候带回家,让爸爸帮你把把关?”郎平回答:“爸,我是交了一个朋友,等我真正接受了对方,会带他来见你和妈。”

  5月,郎家骅脑梗塞复发,生命垂危。此时,郎平带队在宁波北仑备战女排亚洲杯和世界女排锦标赛,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郎家骅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叮嘱大女儿:“别把我生病的事告诉郎平。”郎洪向妹妹封锁了这一消息。7月3日,郎平在电话里问候父亲,意外听到护士查房的声音。她问姐姐,郎洪这才含泪说出实情。

  一周后,郎平飞赴北京看望父亲。走进病房,只见父亲靠在床头,手里挥舞一面小国旗,聚精会神在看自己“五连冠”时的录像。

  见到女儿,郎家骅责怪道:“哪个老年人没有三病两痛的,你回来干什么?还记得爸爸的两个心愿吗?”

  郎平含泪点头:“爸,我记得。”

  “亚洲杯和世锦赛马上就开打了,你关键时候怎么能离队?”

  郎平只待了小半天,就被父亲“逼”回北仑。临别时,郎家骅大度地挥挥手:“走吧,别担心我,到时爸爸会在电视机前为你助威。”

  谁知这竟是郎平与父亲的永诀!9月10日清晨,郎家骅安详离世。此时亚洲杯正在深圳进行,郎平带领国家二队打了一场揭幕战,就返回北仑继续世锦赛的封闭集训。刚到北仑,姐姐的电话就来了:“爸爸走了,不要担心他的后事,你继续带队训练。等爸爸举行告别仪式你再回京。”

  郎平将悲痛埋在心底,继续带队训练。3天后,面对父亲的遗体,郎平泪如泉涌:“爸,对不起,您的两个心愿我一个都没实现,原谅女儿的不孝。”

  2014年10月13日,世锦赛上,中国队以1:3不敌美国队,屈居亚军。她默默在心里对父亲说:“爸,别失望,我还有机会呢。”

  2015年5月,郎平与王育成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商定,将婚期定在2016年1月。8月28日,郎平带队出征日本女排世界杯,时隔11年后,再次获得冠军,并取得进军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郎平默默告慰父亲:“两个心愿实现了,您安息吧。如果有来生,咱们还做父女。”

  摘自《中国红十字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郎平:告慰天堂里的父亲
细说孙中山家族
七九届高中生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9郎平:告慰天堂里的父亲 2016-08-29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