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黄浦区的黄先生今年才47岁,却已经深受糖尿病困扰5年之久,血糖始终控制不稳,口服药也换了好多次,最近更是出现胸闷气短、腿脚发麻的症状,当天有心前区疼痛,到医院查出心肌梗死可能,赶紧住院治疗。
黄先生不解,糖尿病怎么这么可怕?不是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就可以了吗?
糖尿病并发症也与自我管理不善有关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从2006年起就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工作,九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陆颖理教授指出,糖尿病是终身性、进展性疾病,如果病情不能有效控制,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而实际上,这些并发症许多与患者没有做好自我病情管理有关。
根据本世纪初的一项调查,我国因糖尿病住院的病人中,至少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高达73.2%,有些并发症发生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医生处方再好,患者也要自我管理病情
陆颖理教授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这些可怕后果,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是可以预防早年发作的,关键是很多患者对疾病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医生开了处方、配好药就万事大吉了,而忽视了对于疾病的日常管理,其实糖尿病从源头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住院之后黄先生告诉医生,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去找专科医生看,基础的药物都没有到位,偶尔甚至断药,以前觉得无所谓,出了问题才知道,原来糖尿病这么复杂。对此陆教授说:“这是典型的意识不到位。与黄先生住在同一街道的陈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如今却没有什么大的并发症。陈大爷平时有问题就跑医院,和社区、九院的医生都很熟,医院里举办义诊、讲座他总参加,他血糖就控制得很好。”
医院认真做好患者教育工作
事实上,患者过于依赖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忽视自我管理,是让内分泌医生头疼的问题:面对一个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视药“三分毒”的人,再高明的医生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第九人民医院2006年就开始做患者教育和促使患者自我管理病情相关的工作。10年来,每月至少办一场大型的患者教育活动,每周五下午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义诊活动,测血压、讲解疾病知识、解答患者疑问等,让患者充分学会在平时自我管理病情。
陆颖理教授强调,实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必须在扭转认识误区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的管理、并发症的自我监护、药物的维持治疗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生活管理
食:少食多餐,控制好吃饭时间点,每餐限定数量、不限品种,提倡每顿6-7分饱,要预防一顿饱食后胰岛素即刻分泌不足而引起餐后高血糖,并有效减轻内分泌胰岛的压力。
住:根据工作性质,药物要与作息时间做合适的配合和调整,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行:外出,特别是远行时,一定要随身带药、备足食物,以防高血糖和低血糖无法控制的危险情况,出行3-4天以内胰岛素可以随身带,不要因为出行不方便而自己停胰岛素。
2.维持治疗
糖尿病治疗,最好是到专业的医院制定符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社区进行基础的监测、维持,并定期到大医院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图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