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率男女均居恶性肿瘤第2位。
大肠癌常见致病因素有哪些
1.饮食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不当烹饪;饮食不规律。
2.烟酒因素: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结肠直肠癌病人死因约12%可归于吸烟;过量饮酒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3.遗传因素:大肠癌病人家属患癌风险比其他人高,遗传在致癌因素中的比重约占5.5%。
4.环境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3年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其次,工厂、化工的水污染与癌症关系密切。
5.其他因素:睡眠习惯、运动不够、肥胖、排便习惯、心理因素等。
哪些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根据长期临床经验以及国内外文献报告总结出大肠癌高危人群为以下几点:大于50岁的男性;家族有癌症史;肥胖;有肠腺瘤病史者;吸烟;阑尾或胆囊手术者;有血吸虫病史者。
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有哪些
便血、腹痛、大便异常、乏力、贫血是肠道肿瘤的主要症状,特别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排便习惯改变尤其要引起重视。排便异常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不多,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甚至大便出现压痕或变细,同时伴有大便困难和肛痛;鲜血便、绛紫色或黑紫色大便等。
如何远离大肠癌
(一)合理饮食。
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食物,多素少荤,素食2/3,动物蛋白1/3;每天5份果蔬,保持健康体重,降低大肠癌。
注意摄入膳食纤维,按照纤维素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豆类、菌藻类、青菜水果。
补充叶酸,食物性叶酸来源如谷物、全麦;富含叶酸:橙汁、柠檬、草莓、芦笋、鸡蛋、鸡肝、豆类、鸡蛋、莴苣等。
适量补充钙剂。
补充益生菌,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疾病及肠癌发病有关,可间断食用酸奶,或口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药物。
少食腌渍、熏烤、加工食品。
远离烟酒,常喝白开水,多饮绿茶,少吃糖。
少用保健品,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确实能够防癌。
(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运动遵循“1357”。1——每天最好运动一次、3——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5——争取一周运动5次、7——运动心率要达到170减去年龄。
中老年人推荐走路。
(三)按时作息,保证良好睡眠和愉快心情。
(四)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及有症状者应尽早做大肠癌筛查(肠镜、粪便隐血、相关肿瘤指标等),及时发现,早诊、早治。
上海是大肠癌的高发地区,即使无明显肠道症状,50岁以上尤其是体胖的男性,体检最好做结肠镜检查。有家族性大肠腺瘤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盆腔受过放疗者,则应提早做检查、及时治疗。
中医药防癌抗癌
大肠腺瘤、非典型性增生、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等大肠癌癌前病变,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可提高疗效。临床上,大肠癌术后再发肠息肉、腺瘤、结直肠炎病例不在少数,应用加味仙桔汤、鸦胆子制剂可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肿瘤患者久病体虚,中医认为虚久必积、积久成瘀,术后服用健脾扶正中药,有助患者恢复正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若患者化放疗,中药还可以起到减轻化放疗毒副反应、增敏作用。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芷江中路274号总院,周三下午石门一路67号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