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中风征兆
重在加强防病意识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及时发现脑中风的征兆并不难,关键是要加强防病意识。嘉定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建华副教授介绍,患者如果出现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突发头痛头晕,可能是中风征兆。
有些患者已经发生中风,家属未予重视,只认为是普通的身体不适,往往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睡一觉观察观察,如果没有好转再送医院,或者患者本人固执不肯及时到医院,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非常可惜。
脑卒中也有高危人群,家庭中有以下成员需格外留意:高血压病史(大于140/90mmHg)、房颤、吸烟、高血脂、糖尿病、久坐少动的脑力工作者、明显超重或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等,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可能为脑卒中高危个体,建议及时到医院卒中门诊检查干预。
脑梗死急救
把握黄金3小时
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王拥军教授曾将脑梗死的特征概括为:“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动词“奔”形象地突出了迅速救治的重要性。徐建华主任指出,对于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来说,最好在发病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血块堵塞脑血管造成脑部缺血是主要的发病原因,从发病那一刻开始每分钟将有190万个脑神经元细胞死亡,若不及时恢复血流,受损的脑组织在几个小时内便会走向死亡,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超出了规定的溶栓时间,就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威胁生命。徐建华主任强调,脑卒中防治就在你我身边。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救治时间的长短成为影响患者生死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发病后3小时(部分病人可延长到4.5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徐建华主任指出,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使得血管再通,从而降低致死和致残率,患者越早进行溶栓,获益越大。研究显示,近30%以上可以达到血管复通,50%患者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
多学科联合诊疗
提升院内救治水准
然而,现实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我国溶栓治疗率仅2%,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最好在60分钟内,而我国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和家属不了解中风的症状,没能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此外,及时溶栓的比例偏低还受到院前急救和医院内救治流程不规范的影响。
嘉定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黄旭元教授介绍,嘉定区中心医院是嘉定区获得脑梗死溶栓资质的医院。为了缩短脑中风医院内救治时间,医院专门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从急诊分诊、检查数据评估、确定治疗方案,直至收治卒中单元早期康复等救治环节,再造流程,并与120急救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比如:疑似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后,影像科和检验科医生将迅速完成相关检查并出具报告,如果怀疑是脑梗死,并排除了溶栓禁忌后,神经内科医生及护士会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迅速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等治疗。
在2016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中国卒中学会为全国共计20家医院颁发了“卒中先锋奖”。其中,荣获“银奖医院”称号的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坐落在本市人口导入区,拥有高素质的急救团队和中风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参与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中风抢救经验。
与此同时,120急救团队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嘉定区中心医院开展120培训项目,提高120团队脑梗死症状判断的专业技能,以缩短院前救治时间,增加溶栓率。徐建华主任表示,中风的及时救治,需要家属、120急救团队以及医院三方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患者家属不仅要了解中风的症状,了解家附近有哪些医院设有卒中患者绿色通道,还要知晓溶栓治疗的益处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凌溯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