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分三类,也就是房颤的三个阶段:阵发性房颤(早期阶段)、持续性房颤(中期阶段)以及慢性房颤(晚期阶段)。房颤治疗越早,其成功率越高。
然而,门诊中经常会遇到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畏惧进一步治疗且合并其他心脏并发症的患者。殊不知,房颤的发展规律是从阵发性房颤逐步过渡为持续性房颤的,持续性房颤是该疾病的相对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而服用药物往往无法阻止房颤病变的恶化,关键还耽误了最佳治疗窗口期,所以,“拖”和“忍”在房颤治疗上绝对使不得!
国内针对房颤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两种方式,心内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是导管消融术,通过对病灶的控制和肺静脉电隔离来治疗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首选方案,且结合压力监测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以及高精密度标测技术,使手术成功率获得突破,达88%以上。
对于房颤的病灶,如果只把几个主要的关键点搞定,其余的病灶则无法诱发房颤,手术效果和完全清除一样。但是手术时间会节约一半,之前一台导管消融术时间约在3小时,现在1.5个小时即可完成。时间缩短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降低了,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也很小。
刘旭(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主任)
科普活动
9月3日上午8:30,由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房颤疾病科普咨询活动在院内(淮海西路241号)3号楼3楼会议室举行。刘旭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将为市民提供公益咨询服务。欢迎有需求的市民携带病历资料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