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口味年轻人迫不及待“尝鲜” 免排队老年人亦不排斥网购~~~
新口味年轻人迫不及待“尝鲜” 免排队老年人亦不排斥网购~~~
新口味年轻人迫不及待“尝鲜” 免排队老年人亦不排斥网购~~~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口味年轻人迫不及待“尝鲜” 免排队老年人亦不排斥网购
老味道新吃法 月饼也搭互联网+
杨洁 范洁
■ 『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人买月饼的习惯,南京路一家食品店里,月饼礼盒生意冷清 杨建正 摄
  实 习 生 杨洁

  本报记者 范洁

  离中秋只有半个多月,沪上月饼销售又起蓬头。伴随社交网络、在线购物渗透生活,今年月饼市场也走起“互联网+”,为这一最经典的佳节吃食添了不少新玩法:在微信朋友圈推销“私厨自制”、网购知名品牌“免排队送到家”,更不用提一波新晋“网红月饼”,晒出创意与时尚。

  互联网+月饼,是老传统与新时代的混搭。不过,在增加快捷、便利与趣味的同时,月饼“触网”后的食品安全、物流保障、文化意蕴也不容忽视,这样,中秋节味儿才会更浓、更长久。

  “私厨月饼”

  有个性也有隐患

  “手工自制月饼你订了吗,礼盒一套188元包邮”“私厨月饼开售,欢迎企业与个人品鉴”……中秋临近,微信朋友圈出现琳琅满目的月饼信息,除商家推销、品牌代购,今年一些美食达人自制的手工月饼也开始走俏,不仅馈赠亲朋好友,而且对外公开售卖。

  “炒馅、制皮、包馅、压花、烤制,全部是我自己手工完成。”26岁的卢芸爱在业余时间DIY各色甜点,这几天她将自己设计烘制的几款月饼发在朋友圈,吆喝推广。“原本只是自得其乐,朋友吃得好口碑推荐,倒成了我的第一款零售产品。”从她发布的照片及信息看,月饼品种多样、卖相精致,有抹茶蛋黄、桂花板栗、枣泥核桃等口味,每盒6个120元,第一批200余个已全部出清,有企业订单也有个人预订。

  纯手工制作、个性化定制是“私厨月饼”的卖点,例如可在月饼上印刻个人昵称、企业名称等。不过,“私厨月饼”走上销售之路,却面临诸多问题,安全隐患首当其冲。“我毕竟不是开烘焙店的,哪来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卢芸直言,从材料选用到生产环境,私房小厨依靠的还是制作者的人品和朋友间的信任。

  便捷的网络渠道催生不少新事物,“私厨月饼”打着人情味、好口碑等旗号,但食品安全的漏洞却是硬伤,不能忽略。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否则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违反者将最高罚款3万元。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通过网上购买月饼,更要注意查看标签、生产日期等,尽量选择正规的运营商。

  “网购月饼”

  更实惠也更便捷

  动动手指,月饼到家,不少市民发现,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月饼开始上网销售,在天猫商城搜索“月饼”,发现商品数量近2万种,销量领先的仍以知名品牌月饼为主:100元以内的稻香村月饼礼盒,30天内已经售出41万余件;香港美心旗舰店的流心奶黄月饼礼盒,也出售了2万余件。

  互联网与物流业的结合,为月饼拓宽了销售途径。由天猫牵头的“跨品牌”月饼礼盒也成为今年新亮点,通过线上渠道,市民能够一盒购入沈大成、功德林、乔家栅、邵万生这四家沪上老字号的“招牌产品”,缓解了不少人的“选择障碍症”。

  “我买了16个散装月饼,没想到店家还多送了4个。”除了礼盒,散装月饼的在线销售也颇具人气,不仅优惠力度更大,而且购买方式更便捷,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就收到,免去了门店排队时间。“新雅去年在网上出售的散装月饼有98万个,约占总销量28%,今年预计还会上升,可能突破30%。”新雅粤菜馆总经理陈耀良介绍,网购月饼的人越来越多了,新雅也乐于将一些潮流新品放在网络,例如新推出的奶黄月饼就以线上销售为主。

  不过,由于依赖物流环节,产品质量受到较多因素影响,网购月饼仍有一定局限。一些买家在货到后评价,运输过程出现“包装破了”“月饼震碎了”“卖相不好看”等问题,个别商品还存在偷工减料、食品变质。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物流环节的完善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预计未来几年将是月饼行业网络营销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将不断扩大所占份额,这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网红月饼”

  宜包容不宜过度

  “网红”蛋黄肉松青团风头刚过,“网红”月饼已经接棒。

  早晨7时许,新雅粤菜馆门口排起长龙,只为一求今年推出的腌笃鲜月饼。在网上,原价36元一盒已经被炒到了130元。王宝和十三香小龙虾月饼、功德林菌菇月饼……这几款新晋“网红月饼”也齐亮相,网络热闹、线下热销,引饕餮客趋之若鹜。

  队伍中不乏年轻面孔,一名小伙子坦言,他就是在朋友圈看到这“爆款”月饼,特意前来想买给女朋友。老字号品牌加上新创意配方,符合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加上网络“病毒式”快速传播,倒是让不少原本对月饼并不感冒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尝鲜”。

  作为传统时令性食品,月饼通过创新刺激消费需求,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供给侧改革”。《2016全国月饼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显示,健康绿色、美味营养等观念将成为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同时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受重视,时尚的新品种月饼销量比例将会增加。

  不过,推陈出新也要把握分寸,过分追逐新式与潮流,只怕会让中秋佳节变味。此前,网上热传一篇“奇葩月饼大盘点”,细数商家推出的各式月饼馅,包括韭菜、腐乳、菊花、泡面、巧克力香辣牛肉等,堪称“黑暗料理”,不少网友评价“过犹不及”“没了中秋的味道”。

  业内人士认为“网红月饼”可遇不可求,商家瞄准消费者的喜好而为,但传统产品仍是主流,要主动做好。月饼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创新应找准产品定位,贴合市场需求,这样老品牌才能历久弥新,也不失了中秋佳节的传统味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老味道新吃法 月饼也搭互联网+
《月饼》新国标的新亮点
今年沪上月饼销量或上扬
新民晚报要闻A04老味道新吃法 月饼也搭互联网+ 2016-08-29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