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介绍,上海进入工业化后期,必须把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精准医疗等新兴技术。规划提出15项具体指标,包括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十二五”基础上增长约30%;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5%;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已供应工业用地)达到75亿元/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百亿级项目,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船舶海工等十亿元以上项目,以及一批亿元项目开工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实施,预计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各增产值1000亿元左右,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都市、化工产业各增加值500亿元左右,生物医疗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和船舶产业各增产值400亿元左右。
上海将建设5到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