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300名沪剧爱好者上午为王盘声送行
有人提前两小时到场
施茗
  上午新闻

  今天上午10时,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遗体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上海沪剧界人士及近300名沪剧爱好者前来送行。

  现场,秋日阳光下,聚集了近300名沪剧爱好者,大家都想来送王老先生最后一程。他们中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不乏年近八旬的长者。据悉,有人早上8时就来到现场了。在现场,一些票友还哼起了大师生前在《碧落黄泉》中的经典唱段。

  一位66岁的李先生称,王老师声音浑厚,听他的戏已有55年了,对王老的现场演出特别喜欢。“一千个人中也找不到他这样的。以后听不到了,实在太可惜了。”“他走了,我们一定要来送送他!”提及王老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李先生特别激动。

  灵堂中央高挂着“悼念沪剧大师王盘声”的横幅,左右对联写着:苏世独立宠辱不惊淡名利,潇洒飘逸王派艺术留人间。两边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王老的唱段《风流英豪》。

  王盘声的遗体被安放在由白玫瑰、百合花围绕的床上。大厅周边摆满花篮花圈,毛猛达、张小玲、王明道、王明达等王老生前的好友纷纷敬献了花篮。

  因工作关系身在外地的上海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今天在电话中表达了对王老的追思,“虽然王老师没有真正教过我,但我在与他的交往聊天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他不仅是沪剧艺术家,还是一个沪剧教育家,我现在教学生也循着他的路子。”华雯还强调,老一辈中,王老是个“文化人”。“他很讲究‘三言一板’的铺陈,对主谓宾的处理也特别重视。”华雯回忆说,王老先生热爱沪剧,待人厚道,他一直随身带着小本子,记下沪剧艺术的点滴。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于2016年9月14日14时在上海去世,享年93岁。作为沪剧界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他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沪剧传承人”,王盘声从艺70多年,创造了沪剧艺术中别具一格的王派艺术,以其潇洒飘逸的演唱和真挚细腻的表演独树一帜,成为沪剧小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他为后世留下了最著名的沪剧唱段,《碧落黄泉》中的“志超读信”以及《新李三娘》中的“刘智远敲更”至今仍广为传唱。

  王盘声15岁时从苏州乡下投奔胞姐小筱月珍,拜“滩簧大亨”陈秀山为师, 之后进入文滨剧团。解放后,文滨剧团改组为艺华沪剧团,王盘声任副团长。上世纪60年代,王盘声加盟上海沪剧团,参与《红灯记》剧组。上世纪70年代后期,王盘声与丁是娥合作演出了《被唾弃的人》。      施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只演绎活着作曲家的声音
有人提前两小时到场
陈佩斯申城再搭《戏台》
“当代”决定“未来”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有人提前两小时到场 2016-09-20 2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