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定名“景宋”,“景宋山房”正是汤哲明于海上的斋名,包含着他醉心于两宋绘画、延承古风的信念与志趣,另一面也有以“景”通“影”之意(类吴湖帆梅景书屋),会心会意地放笔于两宋气象。
醉心两宋厚重磅礴
汤哲明为当今美术界闻名遐迩的学者型画家。他1970年出生于上海,2005年取得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任副总编、副编审等职,现执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汤哲明横跨多个领域,于美术史论、国画创作、艺术市场研究等领域均有独到见解,且在各个领域均有着很高建树。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80余件,皆为汤哲明近十年创作之佳作,可以说也是其自习画以来所取得成就的第一次系统的对外展示,涵盖了山水、花卉、宫室、人物、禽鸟诸科,使观者能真正领略到其在绘画领域的全面性。
此次展览代表作品有师法唐宋界画题材的巨制《阿房宫图》,追求以诗入画的杜甫诗意题材长卷《杜陵秋兴》,取法郎世宁的《秋郊牧马》,取法赵伯驹、吴湖帆青绿山水雪景题材的《秦雪图》(见上图)、《峒关浦雪》以及师造化写生题材的《石梁飞瀑》等近年力作。
北宋山水画的厚重磅礴、包罗万象,汤哲明笔下的山水画摆脱了明清以降山水画渐趋程式化的藩篱,由近代张爰、谢稚柳、吴湖帆诸家而直登宋画之堂奥。此外,他的山水画将几已失传的“界画”形式再现,并将古典界画题材与现代新意相融合,使其山水画于“复古”中亦体现出时代的“摩登”。
充沛自信理论坚实
山水画何止“风景”,而是画家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与生命体悟,汤哲明山水画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深谙历代画理画论,临习历代佳构名迹的勤力外,重视绘画各科的锻炼所积淀的“点景”能耐更属关键。
腕下生风,汤哲明主要得益于他宏观的绘画史观和精湛的笔墨表现能力。作为一名专业的史论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画史画论的研究,以艺术评论鉴赏而知名。从早年著作《多元化的启导》,到近年的《国画之江南》等,其见解独到的史论文章让人向若而叹。
与大部分艺术家仅关心或研究艺术的窄面思路不同,汤哲明从宏观历史、世界历史等多元学术高度去剖析中国艺术文化脉络经纬。在真正深切理解中国历史文明与明确中国优秀文化定位后,汤哲明于中国艺术文明的伟大与未来对世界的影响力具有充分自信,他得出结论:中国优秀的古典艺术文化势将在全球引领风骚。
建立起了充沛的文化自信,汤哲明于美术史论的研究就更为广阔,艺术创作的底气更为笃定,穿梭古今也更为从容。从事山水画研究与创作30余载,汤哲明的探索实践证明,一个严谨的画史研究者,可以在创作领域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就。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