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一年级孩子们来到区少体校,接受了一项特别的运动倾向测试,旨在通过孩子们在跑跳投等不同项目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运动潜能,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全新的尝试,是否真的管用?
10个项目发现运动潜能
这套测试系统从德国引入,孩子们将接受包括身高体重、后退平衡、侧向跳、屈体、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6分钟跑、投掷球共10项测试,从而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平衡性、柔韧度、爆发力、耐力等运动能力。
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徐谊介绍,该校是一所新建的9年一贯制学校,并计划开展射箭、游泳、田径等特色体育项目,而每个项目对孩子的能力要求不尽相同。他希望,通过科学细致的检测数据,一方面有助于学校选才,另一方面也给家长更为专业的参考。学校也计划通过智能手环等方式,对学生运动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踪研究。
“以前中国选拔运动员就是用眼看,教练觉得是块材料那就可以练。现在则能用准确的数据说话,将经验与数据相结合。”承接这一项目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选材育才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一测试也已在徐汇、嘉定等区进行,并将开展“青少年敏感期运动能力选材与育才及体质健康干预”课题研究。通过和德国同龄儿童比较发现,中国儿童立位体前屈和侧向跳等测试项目强于德国同龄儿童,而爆发力和耐力则相对差一些。根据安排,在测试数据整合后,该中心将为每个孩子推荐6到7个适合他们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
选择项目不必一味“高大上”
在市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看来,如果能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尽早发现孩子的运动潜能是件好事。他也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时,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不必一味追求“高大上”或者“新奇特”。
“不是起步越早越好,其实一些项目并不适合太小的孩子参加。”徐阿根强调。如今,学旱冰的孩子很多,但这项运动对关节尤其是脚踝力量要求很高,学龄前的孩子力量不够,受伤概率就会增加。徐阿根建议,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应该侧重速度、协调性、灵敏度的训练,不宜过早进行蹲跳、跨跳等力量型的项目。飞盘、乒乓球等简单易行“轻器械”项目,可能更适合发展孩子的“小肌肉群”。击剑、跆拳道、武术等发展“大肌肉群”的项目,更适合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训练。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