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体育花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沈雪霞说,刚开始发现小区有不少热心人会主动照应生活不便的邻居,比如送点饭菜、随手代买点生活用品等。“我们把这些看似寻常的善事发扬传播。”2013年开始,小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每半年开展一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年底还要把这个“好人榜”名单贴在小区爱心花园里。小区里的“好心人”就这样一个个从“潜水”到“冒泡”:有的说我会剃头,要是有孤寡老人走不动路可以上门服务;有的说我会磨刀,谁家年轻小夫妻不会我可以帮忙;还有的说我会修伞、修马桶,反正退休了没事情做,可以随叫随到!登上“好人榜”成为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
现在上榜的26位好心人已成为社区的志愿者领袖,他们组建好心人议事会,发动小区多方“能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网上注册的志愿者从最初十几人增加到476人。50个楼道分成5个志愿小组,根据特点命名为邻里亲服务社、便民服务社、育谐联谊社、小区治安社和美丽家园服务社,小区志愿服务星星点点开展起来。今年上半年的寒潮使得小区好多水表水管被冻住,物业来不及抢修,好心人议事会组织人员“自救”;小区平改坡中发生居民家中雨篷、汽车挡风玻璃被掉下的砖块砸坏,议事会热心人出面调停矛盾;议事会组织每月25日的小区便民服务日活动,志愿者们都拿出看家本领,修伞修车、剃头修面,还有搭脉量血压的。
组织独居老人“情满空巢”结对、青少年“大手牵小手”助学、残疾人“代理家政”居家服务,聚集社区单位的能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在好心人自治家园的牵头下,社区的志愿服务从延伸到多元公共服务。
好心也有回报。居民制作了好心卡,用于感谢常年为小区服务的老年志愿者,凭好心卡可免费享受上门志愿者服务,他们的子女探望时还可免费停车。点亮“微心愿”的活动也正在举办。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