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丢出的尴尬
朱渊
  □ 朱渊

  不得不提的是,早在某公众号发起“丢书大作战”前,广州一青年讲师已在广州地铁站发起过“丢书”活动。没有前期推广宣传,不用明星帮衬吆喝,极为个人的“丢书”行为,反倒更能检验“丢书”的“有效性”。该讲师在其个人公众号里以图文形式记录了整个“丢书”过程,并跟踪了这些书的“经历”,自头班地铁“丢书”开始,整个过程中书只被翻动了一两次,早高峰一来,那些原本被摆放在座位上的书就被摞起,先是被挤在座位中间,很快就被扔在了座位下。在早高峰拥挤时段和非繁忙时段进行了两次实验后,博主带回了自己心爱的书。

  “丢书大作战”在广州讲师“丢书”实验之后,有人后发制人,用上了营销手段和明星效应,影响力也大大超过了前面的个人行为。姑且不论“丢书大作战”是公益还是作秀,即便是作秀,若能以其影响带动公益也并非全无功德。只是显然,这场精心策划的“人来疯”并没让人真的疯起来,其作秀的心机大于公益,真正的用心并不在于“传递书香”,因而收效甚微,这也是让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事件发酵至此,其正面意义大概仅限于唤起人们对“怎样才是真正的爱书”“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阅读”的思考了。只是这场看似文雅的“人来疯”,实在并没对推广阅读本身有何助益。北上广缺书吗?缺读书人吗?并不!在以“书香”为主题的上海书展深耕多年后,在本报主办的“市民读书会”公益活动正覆盖全市各大区县,各种读书公众号开展的书友会深入城市角落的今天……阅读早已成了百姓的日常活动,至于你会不会捧着书在人潮拥挤的地铁车厢读书,或者你会不会捡一本地铁上陌生人的书读,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考验”显然毫无意义。

  书是爱书人的宝,随意“丢书”,既让书尴尬,也让人尴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职教之源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B06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别让“丢书”变成了乱丢书
【相关链接】
丢出的尴尬
以“古玩”结缘 聊“收藏”交友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丢出的尴尬 2016-11-16 2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