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自然情怀类、社会交往类,五大课程体系涵盖了民立博雅教育的主要内容。“公民写史”项目组的学生,记录的是家国情怀、展示的是公民精神;化学课上教学生制作防晒霜;在学校的“屋顶农场”可以试用环保社团自己调制的润唇膏与紫草膏;戴上VR眼镜就能立即感受“吾遥地理平台”高空拍摄的校园全景图……
今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公布。早在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公布之时,民立中学就组织活动课程的相关教师总结梳理了本门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希望能探索形成民立中学活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谱系图”。学校特别希望人文艺术、科学素养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通过人文艺术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文化品质,涵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艺术修养。通过科学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科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科技术语的使用能力。
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也开设了各种活动课。但关于活动课程,国内学术界既有不同的解读,也有一致的看法。民立中学校长曹斌说,活动课程,即“经验课程”,是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强调思考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活动课程对于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