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共享单车的骑行者,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胡凌告诉记者,“校园内有很多共享单车,乱停车现象却很少。”校园里为什么乱停车现象相对较少,一方面与大学生们的素质较高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校园内停车区域相对更多、更规范。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使用规则及技术层面对共享单车做出一些规范。例如,共享单车可以通过“信用分”来限制用户的不文明行为,以摩拜单车为例:用户信用分起始为100分,每次骑车加1分,违停一次扣除20分,信用分低于80时,用车单价将提高到100元/半小时。具体来说,用户如果第一次用车不知道停车规则的话,就会扣20分,变成81分。但他还可以照常继续用车,但再次犯错就会降为62分。如果他还想继续用车的话,要么选择骑18次自行车,每次100块,要么举报他人违规18次。
其次,可以升级系统,将城市管理中的禁停区域“搬”上网,一旦发现用户任性停车,就远程控制车锁。此外,在骑行者使用结束时,系统可以再次发布文明停车提示。“柔性化的措施比强制措施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企业可以发布更多柔性化的引导措施。”胡凌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共享单车企业确实做了一部分公共服务的事情,但它们的最终目的是赢利,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有的地方停车区域太小或者没有规划,企业就应该与有关部门联手,划定停车范围或者增设指定停车区域。日前,上海轨交警方也表示,企业如果要在地铁口增设停车位,须向警方报备,在警方指导下完成专用车位的划设。
作为管理者,政府也应“跨前一步”。实际上,上海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对共享单车予以配套政策支持,比如地铁站停车收费处向共享单车提供免费服务、划设更多的停车区域等;将来还会逐步将共享单车的信用分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