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说腊八
卜庆萍
  卜庆萍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来历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腊八这一天,人们用农家自产的豇豆、糯米、高粱、花生、核桃、大红枣等多种杂粮和干果,煮成香喷喷的腊八粥。人们在品尝幸福生活的同时,还会走进腊八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十二月”与“腊月”,两个词意同而字面上却不相干。远古时期,年岁之终用猎获的禽兽举行大祭,这种祭祀活动,古称“腊”或“蜡”。周朝时,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神灵称为“蜡”,秦汉时统称为“腊”。“腊”多举行于农历十二月,人们便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它还有很多名称,如岁尾、腊冬、残冬、穷冬、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各有来由,最通俗人们也最熟知的当属“腊月”。古代腊祭这一天称为“腊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称“清祀”,周代称为“大蜡”。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才开始固定在腊月初八。

  古代腊月初八,即“腊日”,人们大搞祭祀活动。一要祭祀祖先,二要敬献神灵,以祈福求寿,避难呈祥。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驱鬼避疾,以求平安健康。时间不断向后推移,腊八节内涵慢慢发生演变。腊八节举行年终祭祀时,为与祖先共享欢乐,家家户户都做丰盛菜肴,尽情欢享一番。这天吃的饭,俗称“腊八饭”或“腊八粥”,腊八节也就有了喜庆的成分。到了宋代,民间在腊八节熬制腊八粥,不仅自家食用,有的还馈赠亲友。明代,腊八粥成为皇帝赏赐朝臣的佳品。特别是清代,喝腊八粥之风更为盛行。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庆贺丰收的习俗,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

  中国的腊八节文化内涵如此深厚,古人留下不少有关腊八节和腊八粥的名篇佳作。北齐魏收《腊节》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唐代杜甫《腊日》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清代夏仁虎写了一首《腊八》诗:“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有关腊八节,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虽只是一个传说,却表达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武林旧事》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现在的腊八粥,原料十分丰富,大米、糯米、各种豆类、栗子、杏仁、莲子、核桃仁、大红枣、桂圆肉、花生、白果、百合等皆可入粥,任选几样,可随意搭配。我国幅员辽阔,过腊八节的习俗多种多样。腊八这一天,除喝腊八粥,有的地方还用腊八粥喂枣树,道出了人们期盼丰收的强烈愿望。还有的地区不喝腊八粥,只吃腊八面、制腊八豆腐,还有腌制腊八蒜的,腌好的腊八蒜,等春节吃饺子时食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大网购专版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无眠的尊严
长大了
未完成的复制:鲁迅(综合材料)
趣说腊八
候鸟老人
面对莫须有的指责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趣说腊八 2017-01-05 2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