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相约赴浙江临安山里小居。
清晨,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刚露出半个脸,远远看见一位老人独自坐在山崖边小树旁,出神地望着远方,纹丝不动,犹如凝固的磐石一般,随后几天,我们注意到,老人每天准时准点,从未间断。老人为什么如此执着?终于在一个满天星空的夜晚,这位满头银发、脸上深嵌沟壑的耄耋老人,向我敞开了心扉。
老人告诉我,他姓徐,北京人,今年96岁。十二年前,他的老伴陪他到这里度夏,老伴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每次会住上三个月。每天两人迎着晨风,相拥坐在石墩上,眼前没有房屋树林遮挡,为的是能清楚地看到山里第一束阳光出现,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八年前,老伴去世了,他依然每年夏天来,坐在两人曾坐过的地方,他觉得踏实、舒坦。
老人还告诉我,他曾经是一名西征军战士。当年,在缅甸战场上,所在部队与数倍于己的日寇作战,辗转于原始森林七天七夜,吃的是野菜草根,忍受着毒虫毒气的折磨,侥幸生活了下来。他脱下上衣给我看,前胸后背伤痕累累,触目惊心。他说在一次战役中,日军使用了毒气燃烧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的后背几乎全烧烂,后在部队医院做了植皮手术,一到夏天,植皮部位出不了汗,奇痒难忍。老伴陪他寻了许多地方,最后选择在这里度夏。
老人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先后在战争中阵亡,唯一的女儿如今已做了奶奶,一家人离不开她。自己尚能走动,不愿给他们添麻烦。
夜已渐深,老人用平稳的语调娓娓道来,仿佛在诉说别人的故事。我却从老人身上看到历经岁月荡涤后的坚毅刚强与坦荡豁达。
我尚记得歌曲《候鸟》的歌词,“勇敢的候鸟不停飞,跨过千山和万水,在梦想到达的时候分享眼泪,我眺望世界的北,相约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