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锅留余香
孙道荣
  孙道荣

  朋友来家小住。第二天晨起,准备早餐,朋友卷起袖子说,鸡蛋我来煎。朋友算是个美食家,也就不客气,让他露一手。大火将铁锅烧热,改小火,再倒入菜籽油。朋友说,这样煎的鸡蛋不沾锅。

  油香弥散。朋友忽然笑吟吟说,我能猜出你们昨天吃的菜。怎么可能?说出来听听。朋友眯着眼睛,吸气。说,有芹菜。

  我点点头。昨晚还真做了一道芹菜炒肉丝。是香芹,脆而香。

  朋友又说,是不是还有葱爆鱼?

  简直神了。这是妻子最喜欢的一道菜,也是我常做的一道菜。

  朋友闭着眼睛,缓缓地吸气,轻轻摇晃着脑袋,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前一两天,你们还应该吃过羊肉。我笑问他,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朋友笑着说,不是猜,是闻出来的。准确地说,是你家的这只铁锅,告诉我的。 我有点难为情地说,每烧一道菜,我都洗锅的,而且,洗得很干净,很彻底。我解释说,除了卫生外,还怕串味。朋友乐了,你洗得再干净也没用,因为,锅会留下余香。

  锅留余香,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也闭上眼睛,尝试着嗅嗅看。从铁锅里冒出的热气,丝丝缕缕,飘散在空中,细辨,果然有隐隐的芹菜香;再辨,确有葱香,还有一股淡淡的鱼香。那气味仿佛是层层叠叠的,一层比一层淡,一层比一层飘渺,它们纠缠、裹挟、弥漫在一起,升腾,翻转,飘散,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朋友一边煎着鸡蛋,一边继续跟我说着话。他说,从一只锅里,你大致能看出一家人的生活。殷实的人家,锅往往也是滋润的,油润、饱满、亮泽。这样的锅,往火上一架,烧热了,就会弥漫出极丰富的气味来,锅里积攒的各种食物的香气,蹿腾而出,如山峦叠嶂,如春花烂漫。但它们是有质感的,也是有层次的,你拂一缕热气过来,细闻,就能辨别出隐藏其中的食物的香味。日子清苦的人家,或喜欢清淡口味的人家,那锅也往往是淡薄的,清亮、淡雅、单调,多的是蔬菜的清香,而少有荤菜的重味。

  朋友说,一个不常开伙的人家,那锅,就像久未润泽的沙地,枯而干涩,当它偶尔被加热使用,你几乎嗅不到食材的香气,只剩下生铁的味道。偶尔渗入铁锅中的食物的香味,早被铁锈覆盖了,氧化了。那不是生活应有的滋味。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饭店里的锅。它们盛载了太多的食材,一层一层地叠加,一层一层地覆盖,日积月累,混杂,厚积,油腻,你能闻到的,与饭店的排烟口冒出的浓烈的气味一样,让人有点腻烦,有点意乱。厨师一般都用钢丝球洗锅,希望能把锅洗得彻底些,但他永远洗不掉锅里大杂烩的气息。

  朋友煎好了鸡蛋,笑着说,现在,你的锅里留下了蛋香。无论你怎么洗,当你做下一道菜时,你都能闻到它的香味。

  朋友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锅留余香。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口锅,你炒过什么菜,你走过什么样的路,就会留下什么样的人生滋味,经久不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大网购专版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龙泉叩问剑安在
锅留余香
扫一扫
今天,我们谈文学
没见到主任
新西兰即景(摄影)
悉尼,南半球的上海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锅留余香 2017-01-05 2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