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冷英剧放下身段国际化
齐旭
  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在新年第一天回归了,不仅在英国本土收获了比女王圣诞致辞还高的收视率,也让英国以外的庞大粉丝团在等待三年后过足了瘾。

  其实这三年英剧迷并不孤单,看《狼厅》中都铎王朝世态百相,心甘情愿被《维多利亚女王》“虐狗”,每年回“唐家屯”感受时代变迁……还有“混血”英剧,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加拿大拍的《黑色孤儿》,英美合拍的《真实的人类》《夜班经理》,美国Netflix接手的《黑镜》,以及最近被各大公众号推崇、Netflix拍摄的讲述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冠》。

  英国人感受到了这三年的变化,但对此并不乐见。面对用美国资本拍摄的《王冠》,英国作家、编剧安东尼·克雷格带着些许酸味地写道:“为什么不是BBC来拍?这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故事,演员阵容、主创人员也几乎都是英国人,这感觉就像是有人从我们这儿把它偷走了。”“美国公司愉快地占用我们的才华、创意,甚至是王室。”

  事实上,一些剧集之所以能在海外走红,是因为它们在继承英剧“慢工出细活”优良传统的同时放下了身段,接足了地气。血统纯正的《神夏》《唐顿》让看过没看过原著、懂得不懂得英国工业革命的观众都能找到各自的兴奋点,而投资过亿英镑、讲不清是英剧还是美剧的《王冠》摈弃了美剧的浮躁肤浅,近乎完美复刻了年轻的伊丽莎白女王,精致程度不逊于同样在去年播出、讲述另一位女王人生的英剧《维多利亚》,却没有《狼厅》那么多艰深的历史梗。

  必须承认,多数英剧太高冷太小众。笑点频出的《伦敦生活》在一些人看来并不好笑,反倒有些怪异和不知所谓;《失落十三年》细腻刻画了被绑架13年的少女回归生活的心境转变,却让一些人觉得节奏太慢,过于阴郁……究竟是接受外资拍摄、受众广泛的“混血儿”,还是维护血统纯正但受众面窄、吸引不到投资的标准英剧?英国制片人陷入两难。

  当然,骄傲的英国人不会允许“看看才懂”的英剧沾染江湖味,“沦落”为“一看就懂”的美剧。英剧完美结合了孤悬英伦三岛的英国人深以为荣的厚重历史和天赋的冷幽默,但高冷注定了它难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好莱坞则擅长以国际化的拍摄手法讲述域外故事,《王冠》就展现了这种强强合作的好处,让全世界观众“见证”了一个年轻英国女子丧父、经历战争,最终成长为流水首相背后铁打女王的心路变化。借助他人之力打造和传播本国的优势,不是示弱,而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或许,根本就不该用“沦落”一词来描述“混血英剧”的出现,不仅因为脱欧后的英国需要走向世界,更因为一个历史厚重感的国家应该有底气在国际化的同时留住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机场枪击案再揭美公共安全漏洞
展示实力 中国企业“拯救”CES
家住干道旁 更易得痴呆
每口多嚼嚼 少吃近三成
高冷英剧放下身段国际化
一张钞票上 三千微生物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6高冷英剧放下身段国际化 2017-01-08 2 2017年01月08日 星期日